(今周刊1470)
台灣將迎來首檔主動式ETF,然而對於這類新興產品,主管機關態度謹慎,投資策略與商品設計受限。
對比國際市場,美國已發行逾千檔主動式ETF,涵蓋多元策略,並吸引大量資金流入。
台灣投資人有望在今年第二季見到首檔主動式ETF上市。然而,相較市場的歡騰與期待氛圍,主管機關對此新型態投資商品,透露出摸石子過河、步步為營的小心謹慎,在商品設計與投資策略的審查監管上,態度嚴謹。
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自二○○八年推出首檔主動式ETF以來,市場已累積超過一千七百檔產品,且發行數量持續增長。光是二四年一年,就有超過五百檔主動式ETF問世,吸金超過二四○○億美元。這些ETF涵蓋多元投資策略與資產類別,展現高度靈活性,台灣或可從三檔市場熱度高、績效突出的代表性商品中,借鑑其成功模式。
方舟ARKK起步早
專注科技創新產業 疫期年飆152%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美國「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打造、方舟資本旗下的ARK創新主動型ETF(ARKK)。該基金成立於一四年,根據晨星統計,當年美國市場僅有二十八檔主動式ETF上市,顯示方舟資本在主動式ETF領域起步甚早,使ARKK成為市場早期的指標性產品。
依據官方解釋,ARKK專注於投資科技創新產業,涵蓋人工智慧、自動化、能源與DNA技術等領域,投資團隊透過深入研調,「精選具突破性技術與高成長潛力的企業,以創造超額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