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社團看到因為某些族群表現不亮眼,因此投資人有些失望,甚至在別的網站看到「00XXX表現不好,某某人不用出來負責嗎?」之類的言論!
孫太認為,其實每個時刻都是投資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不代表就是ALL IN!就如同現在這個時刻,台股尚在23,000點附近,不論是任何一檔個股或是ETF,如果在此時ALL IN然後希望有好的獲利收益,是否困難度比較高,機率也比較小呢?
3年前是孫太從個股轉換至ETF的時刻,當時台股在18,000點附近,後來半年內回檔至12,629點,回檔幅度達約-30多%,孫太的帳面也一度出現-450萬的虧損,直到2022年底才因為AI題材拉抬台股一路拉至24,000點!
對於孫太來說,領息是重點,資本利得則是「剛好」,而息太多再投入又會增加無形間的持有成本,因此目前的狀態「每月約20萬」似乎是個不錯的平衡,手頭有現金+持股0成本+足夠現金流+等待好時機。
存股0056+00878+00919 孫太3年領息561萬
以下是孫太這3年高股息領息狀態,中間有債券ETF和其他高股息ETF就沒有列入,最後也只列了目前0056+00878+00919的領息總計,3年合計領取561萬(已扣除2代健保)。
如果後續ETF的配息沒有太大的衰減,只要持續平穩,那孫太就能「提前達成」當初設定「5年領息800萬」(平均一年約莫160萬)的目標,提早到4年就達標!
挑「別人不要的時候」進場才能大賺!10年來只遇過3次絕佳時機
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請留意,孫太不是現在此時此刻ALL IN進場持有的,我發現有的投資人在看到別人說ETF有多好多好之後,「沒有經過縝密的規劃」,就把大筆的資金一股腦地投入相關的標的,然後就坐等起漲...以孫太的投資經驗來說,這樣做幾乎不會獲利,且賠錢出場的機率居多!
因為就過往的經驗來看,會出現好的利潤時機都是「別人不要的時候」,例如2015年底的TRF股災,大家不要金融股的時候,2020年的新冠肺炎股災,大家恐慌拋售股票的時候,又或是2022年的大回檔時期....這些都屬於「別人不要的時候」,回頭來看,都是撿便宜的好時機,也符合巴菲特所說的「眾人恐慌我貪婪」的時刻!
除了這3個時刻之外,沒有了嗎?——孫太可以很肯定的跟你說...對!這10年內除了這3個時刻,沒有了!
但相反的如果你有在這3個時刻好好把握住(把握的意思在於,不但持有股票,還在相對回檔時勇於加碼買進)的話,那利潤則會增漲許多....許多!
砸鍋賣鐵買進第一金!孫太3次經驗分享:從存股到ETF的進化
(照片截取自google map)
孫太之前的文章有提及過,你一定要獲得一次「機緣」就是這個道理,2015年的TRF股災,我才剛開始存股,憑藉著之前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驗,我根本不敢加碼,當時第一金最低跌到14.7元(還是增資之後,跌破增資價),直到第一金回到淨值16.6元附近我才敢加碼買進!所以這次我算沒有把握到。
2020年的新冠股災,在FED宣布無限QE之後,也是因為對2008年金融海嘯首次出現的QE政策的認知,孫太砸鍋賣鐵的買進第一金,而後金融股也跟著大盤水漲船高,孫太也跟著受益。
之後在2022年開始轉換至ETF,一開始認為平轉也不太在意位階,但2022年中開始台股大回檔,轉換後的帳面開始出現虧損,但因為手頭還有轉換後剩餘的資金,因此在跌了約莫-30%時反而選擇加碼持有,之後遇到AI大爆發,不但帳面虧損消失,利潤也順勢突破另個新高。
投資不能無腦ALL IN!專注可控因素,打造自己投資之道
所以,怎麼做會比較好?孫太從來不預估台股接下來會怎麼走,因為除了整體因素之外,其實人為因素也參雜其中(例如川普一句話即可撼動股市表現),因此孫太不去思考「不可控」的因素。
反而回頭檢視自己「可控」的選項,而什麼是可控的選項呢?自己的資金,自己的持股,資金/持股 比重,目前的現金流,目前的位階,如果持續漲我應該怎麼操作?如果接下來持續跌我應該怎麼操作?
真的,你需要「長期沉潛」於股市中,去感受股市的氛圍和脈絡,但...絕對不是簡單2個字「ALL IN」就結束的!
時時檢視自己目前的持股狀態,多聽、多看、多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嘗試→修正→再嘗試→再修正,直到磨合到屬於自己的方式,每個投資人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投資之道!
延伸閱讀:00919 vs 00929...中年夫妻想打造退休現金流選誰?他38歲提早退休身價上億:這檔「保底殖利率最穩」股息價差雙賺
作者簡介_孫太
《存股輕鬆學》系列作者。
孫悟天存股-孫太(粉絲團)版主,本身擁有美國催眠師證照。從小出身貧困,國小時就開始利用暑假打工幫忙分攤家計,國中畢業展開半工半讀的生活,16歲開啟理財之路、20歲存百萬,擁有20多年投資經驗。
2008年金融海嘯和先生悟天一起在股海受過傷,為此努力尋找賠錢的真正原因,踏上終身學習這條路,不僅在心理學下功夫,甚至取得美國心理學相關證照,也曾進入銀行工作,了解富人思維以及學習如何錢滾錢的方法。
人生哲理:「保守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金錢是用來幫助生活變好的工具,但不是人生唯一目標,應該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和家人,成為生活的主人。
期許每一位看完書的讀者都能有所收穫,找出自己生命的閃光點,拿回生命主控權,運用投資理財工具,打造屬於你獨一無二的幸福人生。
本文獲孫太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