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中國科技50大ETF(00887)日前出現溢價(股價高於淨值)逾200%難弭平的情況,不但散戶投資人認為自己慘遭「割韭菜」,也有財經網紅對該檔ETF淨值漲跌,與指數走勢出現落差提出質疑,讓金管會要求櫃買中心啟動專案查核。
儘管查核結果尚未出爐,但其實只要理性檢視2大關鍵,就可以避免再度出現類似的風暴。
關鍵一、溢價就是買貴
首先,先撇除釀成這項風暴背後隱藏的複雜因素,投資人透過這次的經驗一定要學到:用溢價買進ETF就是買貴。
部分投資人錯用股票估值(PE)的概念去理解ETF的溢價,認為市場願意給這檔ETF偏高的溢價,代表很多人在追買,「很多人買的一定就是好東西」。
但,投資人忽略的是,ETF同時存在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當散戶選擇在次級市場用較貴的價格買進ETF時,造市商與大戶正在一旁摩拳擦掌,準備在初級市場上用淨值申購ETF,然後在次級市場上,用較貴的價格(淨值加上溢價幅度)賣給投資人。
造市商跟大戶好邪惡?這樣說也不對喔,ETF市場的流動性非常重要,在造市商與大戶申購然後釋出籌碼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為弭平溢價盡一份力,只是他們在盡一己之力的同時,還可以套利。
當不理性的散戶去追買一檔高溢價的ETF,就提供了造市商與大戶買低賣高的機會。
關鍵二、連結市場休市,相關ETF應該停牌
第二個關鍵就相對複雜一些。
一位投信業高層看到這場風波就分享:「其實這種狀況也可能發生在其它投信身上。」也因此,部分業者還特別針對這次的風暴,在內部進行模擬,討論如果發生在自己公司身上,標準作業流程應該如何制定。
也就是說,排除永豐投信在內控或作業面上的錯誤與瑕疵(畢竟櫃買中心目前還沒有公佈報告結果,不宜任意揣測),其它業者也無法有百分百信心,認為同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重點在於ETF目前少了一項「連結市場休市、相關ETF應停牌」的規則。
以目前的共同基金來說,如果占基金持股超過3~5成以上的連結市場休市(依基金公開說明書規定),該檔基金便可以暫停申贖,但目前在ETF市場卻沒有這樣的規定,造成陸股明明因為十一長假休市,連結陸股的ETF在台灣證券市場仍有交易,但實質上卻不能提供籌碼、無法接受申贖,一旦遇到溢價過高,只要庫存的券不夠就沒輒。
陸股沒有開市、哪來籌碼?溢價飆、追蹤指數落差擴大,非投資人福音
在看異常情況前,我們先從一般正常的情況看起,在投資人覺得陸股看漲、瘋狂搶進時,若陸股當天正常交易,造市商、大戶與投信之間,便會有一個配合的節奏,由造市商與大戶來申購籌碼(申購的同時資金也必須立即到位)、最快在隔天將籌碼拋入市場,快速弭平溢價;投信則是在拿到申購單的當天就能拿到錢,立即規劃下單佈局,讓ETF的漲跌更貼近追蹤指數。
但,如果是陸股不交易、ETF照常交易會造成什麼結果?投資人覺得陸股看漲、瘋狂搶進,造市商與大戶手上沒有籌碼,欲向投信申購,但投信卻因為ETF非營業日,無法申贖、創造籌碼。
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容易出現溢價或是ETF偏離追蹤指數的情況,而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是ETF投資人最不樂見的。
一位熟悉ETF市場的金融業者分析,過往在連結美股標的之ETF身上,也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因為美股休市沒有這次陸股那麼久,走勢也不像這次陸股那麼瘋狂,因此沒有讓市場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其實這是只要修改規則,就能避免的情況」。
當然,這次財經網紅控訴永豐投信「用自有資金超買,虧損卻要受益人共同承擔」,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還有待櫃買中心的調查結果出爐,才有辦法釐清問題的真相。
但在風暴的真相明朗前,至少投資人要理解以上兩個關鍵,避免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成為巨型韭菜。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