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月薪5萬,存股0050就能致富?長期買進、只買不賣,成功機率竟然只有●% ...一文看懂指數化投資的暗黑真相!

月薪5萬,存股0050就能致富?長期買進、只買不賣,成功機率竟然只有●% ...一文看懂指數化投資的暗黑真相!
從2008年9月起算至今的16年,不僅是台股史上,也幾乎是全世界的金融史上,最長的一段多頭市場。所以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的「指數化投資」大師,甚至鼓吹指數化投資、市值型ETF(eg.0050)才是讓人財富躍升的關鍵。

雨果

ETF

shutterstock

2024-10-14 13:43

過去16年的多頭市場,確實是讓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以為,只要持續買進,大跌的時候加碼,股市終究會漲回來,而且很快就會漲回來,多數人已對股市失去會賠錢的戒心,而且為了賺快錢,投資方式愈來愈極端,槓桿愈開愈大。

 

今天無意間在暗黑真相網看到一篇關於指數化投資的文章,暗黑真相網的內容主要在說一些表面上看到令人羨慕的現象,其實其背後真正暗黑的真相是甚麼。關於那篇提到指數化投資的文章,我認為有些需要釐清的部分,所以特別寫下這篇。

 

存錢

▲許多人投資股市會嘗試許多方法,而大多數人都沒有在股市賺到錢,反而是虧掉更多錢。原因通常都是因為錯誤的心態。

 

引用文章部分內容如下:

 

從2008年9月起算至今的16年,不僅是台股史上,也幾乎是全世界的金融史上,最長的一段多頭市場。市場上的投資大師,從2008年以前,幾乎就是兩年完全換一輪的狀況,開始出現了,也許有10%的老師,可以存活長達10年以上的狀況。

 

但我們進一步思考一個問題:2008年以後,執行各種定期定額、存股策略、指數化投資...(或不管你怎麼稱呼它)的投資散戶們,其16年來的平均報酬率,有如這16年的大盤一樣「好」嗎?又或者,有像那些指數化投資派的大師們,所宣揚的那樣,整體財富產生了好幾個階層的躍升嗎?

 

統計數據的奧妙,只要「取樣的當下」是歷史最高點(或接近),那要編出什麼樣的完美故事,幾乎就任憑發揮了。所以我們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能夠這樣完美複製、執行這套策略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這是否真的是一個,容易完整複製並執行的策略?要知道,很多的統計數據,只要少掉了當中關鍵的也許20%,那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比原本「應當的完美」少上個80%都有可能!

 

定期定額策略、存股策略、指數化投資策略...(或不管你怎麼稱呼它),終究有一天,你還是要全部、或是部分、或是逐漸的Cash Out,去轉換成自己和家人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就是快樂),這個投資(或者說賺錢)的終極目的,大家應該同意吧?

 

當然,如果你一輩子都只進不出,只想看到一個最大的資產增值及最終資產總值,而因此獲得成就感,那也可以,你的子孫應該會感謝你!

 

指數化投資的成功4關鍵

 

存股或指數化投資的策略,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信仰這套投資哲學的鼓吹者們,以及信仰這些鼓吹者們的普羅大眾,都誤以為人們可以科學、理性、務實地,複製這樣的策略,並得到被鼓吹的某個,幻想中的成果。

 

但,殘酷的現實是,只有極少數的鼓吹者們,成為了這套信仰的成功執行者(拜時運所賜),而絕大多數信仰的追隨者,並沒有辦法在有生之年,到達那個應許之地。

 

定期定額、存股策略、指數化投資...(或不管你怎麼稱呼它)的成功關鍵:1.強力的本業(這才是真正的護城河,而不是什麼企業的競爭力)、2.夠大的初始本金、3.對的人格特質,最後,4.還要有夠好的運氣(你的生涯生入顛峰期,剛好是金融市場循環的幸運兒。)

 

而能夠全符合的,如同我們在【機運主義與努力主義】一文中所說,大概就是連押中4~5次百家樂的機率,也就是大概有4%~8%的投資人,是能夠達成這樣的結果的;而不是透過什麼理性、科學的SOP,就能有40%~80%的人能達到一樣。(以上文字為作者引用自暗黑真相網)

 

indexing investing

▲達人表示,大多數人對於指數化投資都有錯誤的理解,以為長期買進、只買不賣就是指數化投資,這樣太過簡化。

 

本業才能翻轉你的人生

 

過去16年的多頭市場,確實是讓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以為,只要持續買進,大跌的時候加碼,股市終究會漲回來,而且很快就會漲回來,多數人已對股市失去會賠錢的戒心,而且為了賺快錢,投資方式愈來愈極端,槓桿愈開愈大。

 

若投資者認為,指數化投資就是長期買進大盤型ETF,定期定額、只買不賣或解釋為存股,這都是被簡化過的錯誤理解。如果覺得指數化投資可以讓你的財富有好幾個階層的躍昇,這也絕對是錯誤的印象與說法。至於文章裡提到不是透過什麼理性、科學的SOP,就能有40%~80%的人能達到一樣,這也是沒有真正理解指數化投資的說法。

 

指數化投資不會讓一般人大富大貴,財富躍升好幾個階層,這是肯定的。如果月薪5萬塊的人,每個月只能存下1萬元,一年了不起存下12萬~15萬元,如果未來30年的投資金額都不變,總投入資金也就360萬~450萬。以長期指數投資過去的年化報酬率約7%~10%來說,也不可能讓他的資產超過5千萬甚至上億。

 

如果你想要透過指數化投資,讓資產達到億元以上,你每年的投入資金至少要百萬以上,而且持續30年以上,才有可能達成。能夠每年投資百萬元以上的人,其收入與生活早已經是在一定的門檻以上,若是一個月收入不到10萬的人,期望透過指數化投資將資產累積到上億,肯定是誤會了甚麼。指數化投資不會翻轉你的人生,本業才會。

 

為何大多數人股市都賠錢?

 

許多人投資股市會嘗試許多方法,而大多數人都沒有在股市賺到錢,反而是虧掉更多錢。原因通常都是因為錯誤的心態,想要透過股市輕鬆的賺錢,想要快速的致富,最後不但沒賺到錢,反而還把存款房產都賠掉了。

 

但不做投資,資產又會被通貨膨脹侵蝕掉,最終成為下流老人,想要有個安穩的老年退休生活,投資是必要的,而股市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投資方式。

 

投資人與其用辛苦存下的錢在股市裡亂闖亂試,不如用一套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記錄驗證的方式來為自己的退休金做準備,至少在30年後能扎扎實實的準備好一筆足夠的退休金,而不是期待在3~5年後透過股市讓自己的資產晉升富人階層。

 

指數化投資是一套理性科學的SOP投資理財方式,在股市買賣進出都有一套簡單的規則,所以人都可以照做,所有照紀律做的人都可以達到,差別就在於你能投入的本金有多少。前述文章裡說的一段很對,多數失敗的人都是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放棄離開,或是在股市很好的時候改用其他可以賺更快的方式,包括採用高比例槓桿來加速財富自由,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比例並不高。

 

做指數投資的人也不是投資只進不出,該用錢的時候還是要用,只是盡量用所謂的閒錢來做投資,這筆錢至少有保握在幾年內不會需要動用到它。而投資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用來支付退休後的生活費,這時候就是開始提領自己股市投資資產的時候了,如果過程中有大筆支出需求,譬如買房頭期款或是小孩出國留學學費,還是要從股市資產裡動用,投資絕不是要長期持有並留給下一代。

 

指數化投資的結果其實還是要靠一點運氣,你在最後要用錢的時候,股市是好是壞是未知數,投資30年後的資產是成長4倍還是6倍,取決於過去30年的市場表現,這一點也是投資人必須要承擔的,沒有人可以預先知道30年後可以獲利多少。我們可以過怎樣的生活,就是看退休前的資產累積程度,與當時的景氣狀況,還有這麼多年的通貨膨脹累積下來的物價去適應

 

指數化投資並非只買不賣

 

最後再次重點解釋,指數化投資是一套已經被驗證非常久的投資方式,它有制式的投資SOP,最主要目標就是要準備自己的退休金,而且每一個有紀律執行的人都可以獲得同樣的結果,因為大家都是投資大盤,差別就僅在於你能投資的本金有多少,投資哪個市場,能不能不半途而廢,堅持一輩子。

 

指數化投資不等於長期買進、一股不賣,與一般人所認為的存股也很不同,我所著作的第二本書《ETF存股》,雖然書名是寫存股,但內容是在解釋指數化投資的實際執行方式,書名是希望吸引想存股的投資人閱讀,但偷渡指數化投資觀念來讓想存股的人做正確的投資。

 

投資最難的有兩點,一個是長期不斷的投入資金,另一個是有紀律的長期執行,只要其中一點沒做到,指數化投資也幫助不了你有效累積資產。所以,建議你好好了解指數化投資的意義、原理、方法、侷限、與目標,認同了就貫徹執行。

 

或許有時候某些方法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賺到一筆大錢,但這個方法也很可能在未來的某個短時間內讓你賠掉大錢。我相信起頭的文章內容,應該是被其他大量對指數化投資有誤解的文章所誤導了,所謂的指數化投資並非是只買不賣的存股方式,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投資人可以有所理解。

 

延伸閱讀:小資族月薪沒破5萬,根本不適合0050這種指數化投資?追求財富自由必須思考的2件事

 

作者簡介_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著作:《聰明的ETF投資法》《ETF存股》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尤其,肺癌近年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二一年擠下蟬聯十五年榜首的大腸癌,成為新癌王。但相較常見的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子宮頸癌等篩檢,可在診所直接使用腸鏡、X光、黏膜或抹片等工具;用於篩檢早期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受到《 特管法》限制,只能在醫院進行,形成高檢驗門檻。

 

台北國泰醫院胸腔科、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教授級顧問醫師蔡俊明點出,政府對LDCT的限制是基於輻射控管,但近年LDCT輻射劑量愈來愈低,且每次檢驗都要登錄衛福部系統,安全管理已不是問題。

 

「鄉村要有普及性,都市要有便利性。」蔡俊明認為應鬆綁規定,開放診所、健檢機構及巡迴車等多元方式,讓醫療資源觸及各地需要的民眾,有助於自我健康管理。但是,他也強調,提升篩檢可近性,是為了增加高風險族群的檢驗管道,不等於推廣「普篩」,一般民眾應該依疾病預防、個人健康管理,自主決定是否受檢。

 

然而,國內高階檢驗設備資源,是否真的量能不足或分配不均,醫界也有不同觀點。

 

「以電腦斷層儀器來說,比較少有偏遠地區缺乏的問題。」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觀察,偏鄉地區人口數較少,加上斷層掃描並非「即刻所需」且頻繁的檢查項目,以地區醫院的設備量能,應足以因應地方需求,若在偏鄉開放廣設儀器,對醫療機構也不敷成本。

 

提升多元化篩檢可近性

應不分層級回歸安全標準

 

那麼,若開放巡迴車設置斷層儀器,鎖定高風險族群巡迴篩檢,是否為解決偏鄉需求的折衷作法?

 

衛福部說明,依據目前《特管法》,其實「沒有限制」斷層掃描等儀器安裝在巡迴車上。只是巡迴車多為貨櫃或大巴士型,車體總長度至少逾十公尺,考量國內山地、偏鄉地區道路狀況,環境上恐怕也不適合發展,國內醫院設置類似巡迴車,仍應審慎評估效益。

 

賴俊良也提醒,若要推動斷層儀器巡迴車,醫院應先盤點:有篩檢需求的民眾數量,是否已經多到會排擠醫院原有病人的需求?若有必要分流,才需進一步考慮設置巡迴車。

 

不過,陳玉珍仍認為,與其醫院、診所「一刀切」,不如訂定好安全標準較重要。既然重點在輻射安全,就應訂好控管標準,確實監督落實狀況,只要基層機構能做到,中央沒有理由禁止,尤其目前安全規範已很嚴格,「大家照著規範做就好了」。

 

她強調,即使法規放寬,也不代表診所就會廣泛設置,一定會照機構能力、地方民眾的需求購置,政府不該再僅限醫院使用,造成特定地區檢驗阻礙。

 

一項法規若只從儀器技術的角度嚴加規範,可能變相加劇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政府須盤點釐清偏鄉相關儀器的分配問題,為民眾提供更多元的醫療檢查途徑。

延伸閱讀
60歲快退休了,還適合用0050來規劃退休金嗎?雨果:想靠指數化投資賺錢有2個關鍵
60歲快退休了,還適合用0050來規劃退休金嗎?雨果:想靠指數化投資賺錢有2個關鍵

2022-10-30

小資族月薪沒破5萬,根本不適合0050這種指數化投資?追求財富自由必須思考的2件事
小資族月薪沒破5萬,根本不適合0050這種指數化投資?追求財富自由必須思考的2件事

2022-04-12

長抱0050或006208就算是指數化投資?股市大叔3點分析:單壓一檔0050的2個顧慮
長抱0050或006208就算是指數化投資?股市大叔3點分析:單壓一檔0050的2個顧慮

2022-01-14

一文讀懂指數化投資》對美股是萬靈丹,對其他股市則不一定!施昇輝:0050適用「什麼都不必做,只要繼續持有?」
一文讀懂指數化投資》對美股是萬靈丹,對其他股市則不一定!施昇輝:0050適用「什麼都不必做,只要繼續持有?」

2021-10-25

每月投幾千塊在0050,30年後就能爽退休?沒搞清楚1件事,「指數化投資」也幫不了你財務自由
每月投幾千塊在0050,30年後就能爽退休?沒搞清楚1件事,「指數化投資」也幫不了你財務自由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