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39歲才學理財不算晚?她靠「懶得管、躺著賺」的投資心法,也能財富自由!

39歲才學理財不算晚?她靠「懶得管、躺著賺」的投資心法,也能財富自由!

遊民小姐曾經是金牌文案,卻被打入賣肝加班地獄;她曾經是廣告才女,每天卻只睡一個小時;她曾經是創意總監,卻成為看不出原形的高級社畜。

人人都在犧牲生活與健康,只為了追求「財富自由」的同時,「社畜小姐」不忍了!她決定力爭上游,變身「遊民小姐」!懶得管、躺著賺,才能找回精神與物質都不缺的人生自由。

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廣告人面對人生,多是在酒局中互訴紓壓。我不禁想,花盡了百分百的心力在工作上,擬策略、想創意、說服客戶、執行案子,還免不了有角力戰,卻不曾花一分鐘為自己思考人生該怎麼過。

 

於是,我把自己當成最大的客戶,我的人生便是我最看重的案子。每天挪出一點時間,用廣告所學到的知識,為理想的遊民生活擬定出方向與計畫,並確實執行。

 

我最大的目標是:希望未來的日子能寫喜歡的文,若有壓力也是來自對作品的要求,而非被生活所迫。三十九歲才開始理財,為時並不晚。回頭看,連我自己也沒想過四十二歲竟然退(社畜)圈了。這中間沒有上演逆襲爽劇那樣過癮,但一路的累積都是養分。三〇%運氣雖不比六〇%運氣強,但只要(不想上班的)信念夠強烈,理想生活最終還是能成真。

 

回台前,上海廣告圈同為台灣人的好友問我:「妳帶著這幾年賺的錢打算休息多久?」我回:「一輩子。」她驚訝地看著我,拜我為理財小老師。

 

首先,理財前要有財。簡單的數學:十萬就算百分百獲利也只有十萬,千萬的一〇%獲利就有一百萬。馬雲、巴菲特也是靠勞力賺到第一桶金,想辦法提高收入才是王道,賺到夠用的錢不難,結合自身的環境、個人能力、優勢、時間去賺錢,才更有效率。兼職斜槓、跳槽、換環境、換跑道、創業、打造個人品牌等等,每個人的理想生活與需求都不同,達到目標的方法也是千萬種,我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種路徑。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選擇去海外工作,像是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還有更多人身兼數職、多重斜槓,賣手工皂、水晶能量石、兼差寫文、攝影等。疫情催生出物流運輸的需求,原本就視為彈性兼差的外賣、快遞、貨運等工作,也提供了不同的賺錢機會。

 

當然,如果能專注本業進而提升收入是最好,因本業額外多出收入也是不錯的方法。畢竟,連睡眠都不足的廣告人真的沒有時間斜槓。我曾經也為了想多賺點錢,邊上班邊網拍賣衣服(現在叫電商),結果忙到無法兼顧、焦頭爛額。許多客人根本還沒匯款就收到衣服,常常上班時還在回客人的問題,更因此惹怒了本業的老闆,失去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糟的是甚至丟掉身體健康,這樣下來反而得不償失。

 

再次溫馨提醒,請大家各自拿捏。

 

不要過度關注,保持閒適生活

什麼都不懂的我,一開始是分批買最保守的儲蓄定存,時間多為半年到一年。當時在上海有個微信綁定的短期儲蓄商品叫「類定存」,利息有四%以上。可以依次小筆購買,金錢運用上較靈活,有急用時不必一次解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心態。投資不是賭博,我們也不是鹹魚,不要成天想翻身。那些可以一夜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或在去柬埔寨的路上。這種比買彩券還低機率、高危險的方式就不考慮了。

 

知名的幾位理財專家們幾乎都說:「理財首先要從記帳開始。」想當然耳……懶人如我,肯定懶得照做。我只用分帳戶的方式,一領到薪水就留下當月生活費,剩下的就轉到另一個神祕(很難提領的)帳戶。

 

中國自媒體作家「半佛仙人」曾說:「保證自己不犯錯、不踩坑,你就贏九〇%的人了。」這理論在股市中充分展現。資深韭菜們時刻殺進殺出,現實中我們永遠不可能猜到漲跌,最後多是慘賠。這時懶得動的人雖然沒跟到漲勢,但比起瞎操作至少沒賠。更進階一點可以選擇不單押個股、買ETF,定期定額自動扣款的懶人又多了一點贏面。

 

我不想替自己制定太繁複的理財計畫,所以我的計畫很簡單,一句話就能說完:「定數定額買ETF」理念是:「懶得管、躺著賺」;策略是:「不做賭徒,要做個沒有感情的投資機器」。有朋友說,這樣的投資方法太無聊,但我想過得閑適,不因股市漲跌影響我遊手好閒,所以越簡單越好。App設好漲跌的提醒,訂好規則按表操課即可。

 

方法千萬種,人人都不同。詐騙大師說:「別以為自己絕不會被騙,只是還沒出現能騙倒你的局。」同理可證,財富自由絕對可能,只是還沒找到適合你的方法而已。

 

從上海返台的第一年,仔細地計算後,鄉下老家的租金貢獻度每年不到一.五%,比定存還差。跟姐姐討論過後,便毫不留戀地賣掉房子。很幸運地,賣在房市還不錯的時候,對於我的資產錦上添了小花。

 

我不買儲蓄或投資型保險,二十三歲時已經買了基礎型保險,三十九歲時再微微調高醫療保險的部分,並定期做健康檢查,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投資。主動收入僅有一個固定的品牌行銷案,收入甚微(一個月平均二至五千),稱得上是毫無貢獻。

 

這樣操作下來,即便在經濟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二三年間,我的資產是否跟我本人一樣完全沒長進?

 

錯!我的資產一點也沒有減少,等於我「躺」了兩年都免費。不過,我也不只是躺著……我還去環島旅行兩次、國內小旅行N次、買了一台Jimny二手車、整修七坪小套房、帶姪女去東京迪士尼、二十三天的土耳其+保加利亞+希臘之旅、九天八夜的胡志明市之旅,還加上日常吃吃喝喝的朋友聚會、給公婆的孝親費、長輩小孩紅包禮物等……

 

幾乎沒有勞力收入的這兩年,神奇的是食衣住行育樂所有開銷全部免費。

 

上流遊民的懶人理財法:

一、牛長熊短:預留兩年的生活費與緊急備用金。
二、細水長流:年估平均七%投報率
三、放眼世界、投資全球:美股、台股、陸(港)股分配比例為六:二:二。
四、多買ETF:美股就買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與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並考慮加入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台股則布局成長性ETF(像是0050、006208)加上高股息ETF(像是00713、00878)各半。陸股則是中證500。若買個股,絕不超過資產的十分之一。
五、定數定額:跌則進,漲則收割,並按漲跌數字分批投入與分批賣出,例如:平均線跌一〇%,投入十分之一資金,漲一〇%賣十分之一,以此類推(依照熊牛市自訂)。
六、非必要勿擾:每半年結算一次資產。

 

作者簡介_遊民小姐

前半生為敬業的超級社畜,生存技能滿點,在37歲拚到了⋯⋯社長?並沒有,拚到一無所有,還附帶負債與怪病。

於是,決定「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後半生要當個無所事事的上流遊民,改變心態與調整生活狀態,並靠著「懶得管、躺著賺」的理財心法,讓財富與人生雙自由。

寫過許多廣告腳本,但深信人人都能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目前主業是生活,偶爾寫字與旅行,曾任台灣、上海兩地奧美廣告的創意人。

方格子FacebookInstagram:@misshobo2022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請叫我「遊民小姐」

 

此外,相對於歐美經濟體解封面臨「勞動力短缺」,導致薪資、服務價格上漲加劇通膨壓力,林樺堂認為,中國復甦不至於面臨相關問題。過去歐美在疫情期間透過發錢等社會福利措施,穩定消費動能,連帶讓退休屆齡人口選擇離開職場,解封後仍偏向依賴存款而非回歸職場;但中國未採取類似作法,民眾只能透過縮減支出來應對經濟困境,因此解封後職缺重啟,不至於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民眾重回職場也將帶動消費力道復甦。

 

解析今年A股走勢,林樺堂認為,上半年將迎來「估值修復期」,其中「解封受惠股」如餐飲、旅遊、零售消費、移動等類股將率先領漲,之後輪動至權重高的藍籌股;下半年則回歸企業基本面,獲利率先「正常化」的企業、產業有望受惠,並點名看好與實體經濟相關的工業、原物料產業。

 

但如果將投資年限拉長至三到五年以上的中長期,林樺堂坦言,中國已經無法回到二○○○年以來,經濟成長率動輒八到一○%以上的高速成長期。一方面是目前中國經濟規模已達十八兆美元,高基期下,未來經濟成長曲線將趨近成熟經濟體;其次是「人口紅利衰退」,二二年中國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也將影響中國經濟動能。

 

經濟成長曲線趨緩下,林樺堂認為,投資中國股市將從「閉眼買成長股」換檔為「價值投資」,回歸企業基本面,尋找具穩健金流、獲利動能,且產品具競爭優勢的標的。

 

2003 ~ 2022 年MSCI韓國價值指數 vs 成長指數

 

政策風險始終存在

綠能、電動車相對穩妥

 

此外,經歷二一年共同富裕、科技、補教業整頓改革等經驗血洗,「政策風險」成為外商投資中國股市關注焦點。研究、投資中國股市多年的林樺堂直言:「政策風險在中國市場一直都存在。」且政策推行,「有輸家必然有贏家。」

 

以補教業整頓改革為例,當時新東方等補教產業股價崩盤,市值幾乎歸零,但禁止補習不等同升學壓力消失,學生家長轉而將補習經費投入購買教科書,連帶推升相關出版業股價。

 

盤點未來中國政策基調,林樺堂認為,習近平將持續推動「共同富裕」;其次,順應國際減碳趨勢,加上能源自主化目標,中國當局也將延續三○年碳達峰、六○年碳中和等政策目標,期間綠能、太陽能產業將持續受惠。

 

至於電動車產業,林樺堂分析,年初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中國啟動降價策略,中國本土車廠比亞迪等跟進降價搶市,整車(汽車品牌)廠獲利將大受影響;但另一方面,降價意味著滲透率提升,帶動電動車銷量大幅成長,因此推估未來電動車中上游零組件,特別是市占率高、具獨占優勢的產業,如馬達、避震器、電池等產業,有望迎來大單挹注,相關產業鏈可望受惠。

延伸閱讀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2023-11-01

見同事被資遣或被逼退休成了他離職的稻草...38歲交大高材生轉行創業:我從研究8吋晶圓變8吋披薩
見同事被資遣或被逼退休成了他離職的稻草...38歲交大高材生轉行創業:我從研究8吋晶圓變8吋披薩

2024-03-20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2023-07-14

她月薪6.6萬只留1千生活費,拚現金買店面:我不會把房子登記兒子名下,我要他們分遺產而不是分財產
她月薪6.6萬只留1千生活費,拚現金買店面:我不會把房子登記兒子名下,我要他們分遺產而不是分財產

2023-04-13

「買房登記兒子名下、金後悔!」啃老兒不工作一直要錢...70歲賣菜阿嬤啟示:贈與房產「2做法防不孝子」
「買房登記兒子名下、金後悔!」啃老兒不工作一直要錢...70歲賣菜阿嬤啟示:贈與房產「2做法防不孝子」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