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和009**到底哪一檔比較好?」
前幾天,突然收到一位久未碰面的前輩發來訊息,我不是很了解他的問題,便打電話過去……。
我:「您說哪一檔比較好的意思,是指追蹤誤差,還是手續費率等問題?」
前輩:「我不知道你講的是甚麼,沒那麼複雜,就是哪一檔比較會漲啦!」
我有點錯愕,因為上述問題雖然演講時常遇到聽眾詢問,只是沒想到出自這位可說是「閒雲野鶴」的長輩口中,著實令我感到意外。
原來老先生接連聽到鄰居、老同學買ETF賺到錢的經驗,也瞄到幾則股市創新高的訊息,不禁「動了凡心」也想進場,但對這個商品不熟悉,才會發簡訊詢問。
可見得現階段ETF人氣鼎沸,市面上關於ETF的相關資訊也非常齊全豐富,投資者花個幾天時間,就不難了解ETF這種商品的前世今生。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對於ETF的投資實務卻不是非常清楚。
ETF、股票和基金本質有差異 投資前要停看聽
以上述例子來說,想知道「哪一檔ETF比較會漲」,其實不容易有合理的分析和評估,關鍵在於ETF、股票和基金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附表一為我整理的ETF、股票、基金之比較,以下舉例說明 :
從投資標的的角度觀察,買進股票是投資單一企業,投資者可以從企業的營收、獲利、淨值等財務數據推測股價表現,如「營收創新高」、「獲利高成長」、「股價低於淨值」的股票容易上漲,此一評估並非一定發生但機率較高。
共同基金的投資標的是眾多股票或債券,由於基金經理人和研究團隊負責資產配置及選股,目前已有各種評估指標如夏普值、標準差、傑森指標等,同類型基金可以互相比較,雖然過往之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至少有公開和歷史數據做為評估基礎。
ETF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投資標的也是眾多股票或債券,但是經理人以追蹤複製標的指數為主,不能主動選股或調整成分股比重,主要負責將標的指數成分股每隔一段時間按照設定的機制調整。
所以,ETF沒有財務報表數據可參考,也沒有經理人和操作團隊的過往績效可以研究,如果是新的ETF更沒有歷史表現,只能從標的指數的設計理念和發行的資產管理公司聲譽來分析了。
投資ETF應抱持態度: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特別提醒的是,即使是同一種資產類別或同一地理區域,也會因為「時間」「因子」等因素不同而不易比較。
例如,根據統計,長期而言中小股表現勝過大型股。可是今年以來,台積電漲幅達30%,而中小型股為主的OTC指數漲幅為6.25%(3月11日截止);2023年,穩健為主的高股息ETF,報酬率一反常態力壓群雄,都是近期現象。
了解ETF的特色後,投資時應抱持的態度就是:「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投資共同基金,績效不佳可能是經理人看錯主流;投資股票,股價不漲或許是老闆管理不當;投資ETF,就代表認同其標的指數的運作邏輯,買賣的時間點也是自己決定,我們自己享受或承擔後果。
這麼說起來,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ETF非常重要,除了有本身偏好的地理區域或產業外,以下三個重要概念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