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備受預期能扛起疫後全球復甦動能的中國,在內需信心不足、青年高失業率、地方債務風暴、供應鏈外移等「內憂外患」夾擊下,成了一具失靈引擎。
雪上加霜的是,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八月爆出債息違約與階段性金流不足等風波,使今年只漲約五%的上證指數,於八月十一至二十五日期間跌五.九%,一度跌破今年的起漲點;另外,從上海和深圳股市中選出三百檔市值大、流動性高的中國A股編製之滬深指數,也跌了六.七%。
市況不佳,中國想必討不到國際機構「美言」。信評機構穆迪近日表示「中國經濟成長正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將其二○二四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自四.五%下調至四%,評級A1,較美國的信用評級AAA更低了四階。
利多政策 成陸股築底利基
細數中國種種經濟疲軟成因,確實讓不少人失望;但要說這個全球最大的「計畫經濟體」將就此一蹶不振,似乎言過其實。
陸股今年漲幅亞股倒數,換言之,意味這些股票估值可能偏低。
結算至九月十八日,上證指數目前本益比僅約十二.五倍,相較本益比已達二十五倍以上的美國標普五○○指數,不僅相差過半,更來到罕見的低水位。
會說是罕見低水位,在於上證指數近五年來僅五度出現「本益比低於十二.五倍」情況,分別為一八年一次、二二年三次及最近的今年八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
除了估值便宜,中國官方近一個月也祭出一連串救市措施,穩定投資人信心。
先是中國人行,八月十五日宣布下調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得標利率十五個基點,並實施二○四○億元人民幣的「逆回購操作」,意味向券商買進有價證券,來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八月二十一日,人行再宣布調降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十個基點。
八月十八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三大交易所自二十八日起調降交易手續費三○%至五○%、減免佣金與融資融券費率,並放寬買回庫藏股限制。
八月二十八日,中國稅務總局祭出「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將調降五○%」。當天上證開盤即反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