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提及,最近投信發行的單一ETF遭法人大量贖回,未來市場波動時,恐發生債券ETF面臨類似的流動性問題,對此投信法人指出,報導部分內容令投資人感到誤解,包括一是該檔被贖回的ETF並非債券ETF,二是規模縮小不影響成分證券的流動狀況;不過為避免清算發生,仍呼籲關注債券信評和規模表現。
20日某報導提及,非金控旗下投信發行的ETF出現大量贖回,讓不少投資人緊張詢問,幾家詳查的投信回應,其實該檔被贖回的ETF是規模常態低於10億元的美國金融股ETF,並非債券ETF,再者是債券ETF的流動性而言,成分證券的交易流動性和申贖流通性(被清算風險)宜加以區辨。
投信說明,為保障投資人權益,債券ETF的成分證券均有標準審查流程,流動性就是櫃買中心的必看項目,若流動性無法達標,通常該指數不會通過,另外像是債券信評、交易成本、債券分散性(單一持債比重)、海外有沒有參考性產品(不能太特殊)也會一一盤查。
投信指出,現行審查標準持續精進,在既有規範中,債券ETF的成分證券具備一定流動性,特別是市場上發行大宗的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直接透過全球債市交易,例如美債就是在美國債市交易,流動性和複委託交易或投資境外債券ETF,並無二異。
過去市場波動提高,主要為債券交易量較低的高收益債券,可能面臨流動性挑戰,也就是「想賣卻賣不掉」,同樣問題亦會發生在主動式操作的債券基金,而目前台股掛牌的高收債ETF約四檔,整體債券ETF為91檔。
當基金規模縮小時,則指基金流通單位必須相應減少,主要影響初級市場的申贖狀況,與成分證券的流動性不同。
不過投信亦提醒,各界擔心經濟衰退風險,確實應少買信評不佳的債券,另外基金規模太小或有單一法人持有較多,容易面臨清算風險。
因此布局上,應特別留意兩點:一是現階段買愈高評級的債券愈好,如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都低,二是挑大規模的標準型產品(包括美股、台股、公債、全球或區域型投資級債等),各投信每天都會揭露申購贖回清單,可查詢基金的規模變化。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