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平台的設立,為推動基金市場注入活水,相比股票交易有五成都是網路下單,基金網路下單卻只占交易近一成,因此,基金網路交易方式,大有發展空間。
「投信投顧業者難以招架銀行愈來愈多的高額通路回饋要求,希望能降低銀行通路占比,也希望觸及更多客群,譬如學生與年輕小資族;不過對高資產者來說也有好處,在基金平台下單大筆金額,可省下更多的費用,無形中可望吸引更多資金湧入基金市場。」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
而銀行理專常因業績壓力,動輒叫客戶贖回基金,使得基金周轉率居高不下,周轉率愈高,代表持有基金時間愈短,但在基富通,客戶的周轉率二二%,遠低於台灣市場平均的九○%。換言之,可觀察到在一個沒有理專干預的環境,投資人自主操作基金時,反而不會一味短線追高,有助基金理財回歸長期持有概念。
但是缺乏理專的諮商,一般不具有專業知識的投資人該如何選基金、計算報酬?又怎麼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為了解決這項問題,該平台除了在開戶時會做KYC(know your customer),搭上人工智慧投資的風潮,設置許多智能選基金功能,包括「基金泡泡圖」、「FR100」等,讓投資人能透過這些工具,選出理想標的,也能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
在基富通之前,不是沒有基金平台出現過。二○○二年,富達證券曾經成立基金平台,能買賣不同投信業者的多檔海內外基金產品,卻在一六年時停業。○七年後,先鋒、向威、鉅亨網等投顧接二連三推出基金平台,但先鋒、向威命運多舛,前者求售多時,終於在一六年賣給中租集團,後者則改嫁給核聚集團,一度中止線上及手機App等交易,改為傳真及電話交易。這些基金平台還被認為有產品線不足的弱點,缺乏像富蘭克林等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即使費用低廉,但是尚無法成為主流通路。
至於基富通,先天就贏在起跑點。二○一五年由投信投顧公會向金管會陳情,希望由官方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台。在前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主導下,有政府的召集又獲業者極力響應,基富通一路走來,在產品上架方面,走得較順遂。
雖有挑戰待克服 但可望成勞退自選平台示範
但公辦公營,是幸也是不幸,不僅被冠上「與民爭利」的批評聲浪,既然挾帶官股優勢,外界自然放大檢視。
自己創辦基金資訊網站的資深媒體人白富美就指出,在基富通網站,每點進一個智能工具,畫面就跳到第三方網站,介面不太友善;更無法接受的是,有次使用「基金泡泡圖」,有檔中國基金的費用資訊是錯誤的,基富通有這麼好的利基,卻出現這樣致命的缺失,基富通應該秉持「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的精神,不僅做到A,還要做到A+。
知名度不足是基富通的另一個挑戰!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之所以成為基金重要的通路,主要是銀行的招牌給人有信賴感。剛在基金界闖天下的基富通,就缺乏這種基盤。
「我們觀察到,若有一百個人點開網站,通常九十個人立刻離開,最後只剩二.五八個人開戶,跳離率高達九成。」林政村說,為了留住這二.五八個人,透過不斷促銷、打廣告,來提高知名度,推廣企業品牌,最終衝出每天八十人開戶的成績。
不過,砸大錢促銷不能作為長久之計,過了業務擴張初期,就必須要有新作法。如今基富通逐漸轉型提供第三方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目前已經與六家信合社接觸合作,鼓勵員工開戶並轉介,並推動線上線下整合,如運用信合社據點做插旗、拉條等,凸顯基富通品牌形象。
未來,基富通還可能承接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平台的「示範」,將可透過基富通的先行試辦經驗,之後成立勞退自選投資平台,可望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