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生活小習慣就可以看出你是有錢人還是窮人,以房間來說,撇除空間大小、格局、家具等問題,如果亂到連站的地方都沒有,衣服、食物和垃圾混雜,也很難聯想到那個人有錢。
房間如果整齊,就能隨時掌握物品的位置,要用的時候可以省下東翻西找的麻煩,也不會重複購買。從明確管理哪些東西必要、不必要,自然會促成實在的理財觀念,妥善管理必要花費並試圖增加資產。
同時,生活中也有許多燒錢的小習慣,例如:搭計程車,天天吃外食,電器沒用時還開著電源,浴缸放好熱水卻沒有蓋上簾子,任由熱水散失溫度,亂買魚、肉等食材,買很多用不到的東西、穿不到的衣服,買了電器卻不看說明書,亂用一通,導致電器比正常壽命更快損壞。這些舉動在無形之中,只會不斷浪費錢,最終走向貧窮。
房間越亂人越窮 為什麼有錢人的房間特別乾淨?
想像一下,那些懂得投資並確實存下錢的人,房間會是什麼樣子?撇除空間大小、格局、家具等問題,是不是可以想像他們的房間乾乾淨淨、井然有序?
反過來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的房間亂到連站的地方都沒有,衣服、食物和垃圾混雜,想必也很難聯想到那個人有錢。
說穿了,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沒什麼錢、根本沒在存錢。
根據經濟學的「時間偏好率」(time preference)概念,上述這些想像很可能都是真的。時間偏好率是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概念,意謂著看重當前獎勵更勝於未來獎勵的心理作用。
房間整潔的人,習慣東西用完後立刻歸位,桌子髒了立刻擦乾淨,垃圾桶滿出來之前及時拿去倒。
這些都屬於時間偏好率較低的行為模式,這種人認為現在整理的好處更大,這樣將來房間就不會變得亂七八糟。
反過來說,他們預期延後整理會讓房間變得很亂,所以選擇趁現在整理。而房間凌亂的人想法恰恰相反,總是覺得可以等之後再整理。
這屬於時間偏好率較高的行為模式,結果就是「髒污債務」持續累積,導致無力償還,於是房間凌亂不堪。
為什麼凌亂的房間 會讓人存不到錢?
此外,一個人的房間如果整齊,就能隨時掌握物品的位置,要用的時候可以省下東翻西找的麻煩,也不會重複購買,
家裡本來就有的東西,因此不會增加家中不必要的物品。既然能明確管理哪些東西必要、不必要,自然會促成實在的理財觀念,妥善管理必要花費並試圖增加資產。
相反地,一個人的房間如果凌亂,用什麼東西都要找個半天,就會造成壓力。如果找不到又只能買一個新的,結果增加不必要的東西,讓房間變得更亂。
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無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了紓發壓力又會下意識亂花錢買東西,結果買到自己也不是特別想要的東西,心生沮喪,於是降低自我肯定感,陷入再次為了紓發壓力而亂花錢的惡性循環。
想要打斷這種惡性循環,必須降低時間偏好率,但人的觀念並沒有這麼容易改變,所以當務之急是整理房間。
整理房間不只整潔舒適 還能變有錢的原因是?
一旦房間整潔舒適,就能減少壓力,提升自我肯定感,幫助放鬆心情。光是這樣就很有可能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多出一筆錢。
而且只要體驗過整潔舒適的環境,即使你再次弄亂房間,也會希望恢復舒服的狀態。
許多談論整理的書籍都有提到,房間的狀態反映了人的內心和思緒。整潔的房間代表清晰的內心和頭腦,這樣的環境不僅對理財有幫助,還能改善工作和人際關係。
散亂的房間,是情緒緊繃、時間緊迫的信號,顯示你自顧不暇了。這時請整理一下房間,也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
「花錢買時間」搭計程車、吃外食 最終走向貧窮
有些人的口頭禪是「我這段時間是花錢買來的」,而我從沒看過這樣的人能存到錢。「花錢買時間」的典型例子就是搭計程車。
都市裡明明有一大堆大眾交通工具,只要多留一點時間,就完全沒有搭計程車的必要。
真的需要搭計程車的情況,僅限於身體不舒服到了極點,要去醫院的時候;或突然下雨卻買不到傘,又快遲到的時候;抑或是從車站到目的地沒有公車可以搭的時候。
換句話說,除此之外的情況,都要歸咎於自己時間安排不當。即使這些人也隱隱察覺到了這一點,卻不願意承認,只能說服自己「花錢是為了縮短移動時間,所以沒問題」。
▲愛搭計程車「花錢買時間」,只會浪費更多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常外出用餐或購買外食的人也會說自己「平常很忙,沒時間下廚,所以吃外面的東西就等於花錢買時間」。但其實只要事先做好準備,下班回家後就能輕鬆做好一餐。
我認為偶爾外出用餐或買外食回家吃無妨,但如果幾乎天天這麼做,就是在浪費錢。
明明有一定的收入,卻存不到什麼錢的人,往往有「花錢買時間」的思維。總是抱怨自己薪水低,卻又動不動想花錢買時間的人,只會不斷浪費錢,最終走向貧窮。
我建議有這種想法的人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行程,這樣就不需要花錢買時間了。
細數生活中浪費錢的小習慣 電器沒用還開著電源、亂買食材
如果說搭計程車和外食是比較大筆的浪費,當然也有一些小筆浪費的例子,比如電器沒用時還開著電源;浴缸放好熱水卻沒有蓋上簾子,任由熱水散失溫度。
我再怎麼樣也不想糟蹋魚、肉等食材,所以購買前一定會確認保存期限。如果判斷自己無法在保存期限內吃完,就算是想吃的東西我也不會買。
而存不了錢的人並不會考慮這些事情,東西買回來放到過期又扔掉。他們不覺得這樣對生產者很抱歉,也不會覺得丟掉很可惜。
買很多用不到的東西、穿不到的衣服,這些都是存不到錢的人具備的特徵。他們買東西時總是抱著「反正很便宜,先買再說」的心態,並不會考慮自己用不用得到。
但即使花的錢再少,浪費就是浪費。原則上,我不會買用不到的東西,而買下來的東西也一定會使用。
買了電器卻不看說明書,亂用一通,導致電器比正常壽命更快損壞,也是一種瑣碎的浪費。我操作電器之前一定會仔細閱讀說明書,減少弄壞而提早汰換的可能。
我也會善用紅利點數和優惠券,購物時能省則省,比如選擇品牌直營的網路商店,或價格接近直銷的管道。
雖然需要花點工夫搜尋,但考慮到自己白白買貴的可能,就不會覺得搜尋資訊很麻煩了。
作者簡介_勝間和代
經濟評論家。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暨分析董事。
1968年出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金融MBA、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畢業。曾任職於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麥肯錫、摩根大通等公司,後來獨立創業。
她針對少子化問題、年輕人雇用問題、工作生活平衡、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個人生產力等諸多議題皆有發表言論。
近年來,她基於經濟與效率化的見解、實際經驗與研究而推出的家電以及各種家事建議大受歡迎。
本文摘自楓書坊《活出精采自由人生!長壽時代下的100條致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