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有難度的事,說容易,是因為它擁有自己的邏輯框架和運行規律。
只要抓住重點,賺錢就會變得比較輕鬆;反之說它很難,則是因為人類的行為既受理性控制,卻也常受情緒支配。
投資人常見的「渣男心態」:捨不得割肉,小虧變大賠
身為投資者,我們既貪婪又膽怯,所以常會陷入一些誤區或心生執念,當下因此很難做出相對合理的決策,導致最後的投資情況並不理想。
例如很多人投資股市時因「相信渣男會變好」而捨不得「割肉」,導致最後短線改中線,中線變長線,越虧越多⋯⋯。
這是由於,走短線的投資人在買進股票時,經常抱著某種強烈的投機目的。他們習慣看股票走勢下單,或聽到相關的利多消息就衝進場,本就是做短線投機的形態。
短線變長線的陷阱:為何抱著投機心態進場,卻死抱虧損股?
但是只要出現股價下跌走勢,已經來到應該停損賣出的價格時,往往又捨不得「割肉」,開始說服自己應該繼續持有。
一旦被動做出把短線投機改成長期投資的決定,犯錯機率就會增加。因為這些人在買進時,並未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推敲,這樣的分析過程增加犯錯機率。
短線投資者在建立持股部位後若遇到股價下跌,這足以說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正在提醒他們,買進股票的分析失當,
這時如果者再做出長期被動持股投資的決定,試圖藉此安慰自己,終將導致一錯再錯,滿盤皆輸。
投資股市的6大心理誤區
1.心理帳戶作祟。
心理帳戶指的是人們喜歡在心裡把錢分成不同部分,比如買房的錢和買菜的錢。
假設你花整整三天時間熬夜寫了篇文章並發表,獲得了1000元稿費,你會用這個錢買彩券試手氣嗎?估計是不會的,這錢賺得太辛苦,不能隨便浪費了。
但如果你撿到1000元呢?可能就會去買彩券了,畢竟白撿的錢花起來不心疼。如果這樣,就說明你有心理帳戶了,因為你把這兩筆錢記在不同的心理帳戶裡。
投資上最常見的心理帳戶,是把錢分為本金和賺來的錢,並對這兩部分錢體現出不同的風險偏好。下面舉一個例子。
賣獲利的股票、留虧損的股票 投資竟成「小賺大賠」
小張購買了股票A和B,經過一段時間後,股票A產生獲利3萬元,股票B產生虧損8萬元。
這時,小張剛好需要用錢,需要賣掉股票,單獨賣掉股票A或者股票B的資金都足夠滿足小張的資金需求。
經過一番心理計算後,小張決定賣掉股票A,而保留虧損的股票B。因為這樣讓他感覺更好,股票A產生獲利是一次成功的交易,賣掉股票A有愉快的成就感。
而如果賣掉股票B,則會讓小張感到痛苦,因為心裡有失敗感。
原因就是,投資者分別為股票A和股票B建立了不同的心理帳戶。由於帳戶A有獲利,所以賣掉股票A有成就感。
由於帳戶B有虧損,所以賣掉股票B就會從帳面虧損轉變為實際虧損,從而產生失敗感。而如果保留股票B,也許還有機會由虧轉贏。
在股票投資中,普通人往往傾向於賺了10%∼15%就賣出股票,因為賣出賺錢的股票是一種令他們愉悅的事。但是如果虧了錢,散戶虧10%、虧15%是不肯賣出的。
因為賣出虧損的股票是很痛苦的事,往往最後虧損30%甚至50%以上,才肯承認失敗繼而「割肉」。這種小賺大虧的操作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帳戶對股票投資產生的影響。
例如常有人這樣提問:「我買了某檔股票,成本是××元,請問應如何操作呢?」提問者潛意識中已把買入成本當作買賣決策的依據了。
實際上,是否應該賣出股票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股票的估值情況、公司的商業模式、市場大環境等。這些都與買入成本無關,因為買入成本根本不影響股價的未來走勢。
▲股票應該何時脫手?為什麼我們喜歡賣掉獲利的股票,但不賣虧損的?(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存有賭博心理。
如果把所有的錢用來投資,希望大賺一筆,不能堅持「投資中用閒錢投資」的原則,這就屬於賭博。
大家是否想過,當你把所有的錢用來投資時,萬一有一天股市暴跌,你受得了嗎?
股市暴跌一方面考驗我們的財力,另一方面更考驗我們的心理壓力,所以絕對不能把所有錢都拿來投資。
我們在投資前要先進行風險能力測試,明確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做好備用資金和投資資金的合理分配,透過記帳等方式來梳理自己的消費與結餘資金情況。
3.投機心態攪局。
有這種心理的人,主要是想準確抓住市場的低點和高點,透過短期低買高賣快速獲取獲利。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股市真的可以預測嗎?
在股市中「吃肉」沒趕上,「挨打」一次都沒落下的投資者,通常不在少數。哪怕學了幾招有用的策略,往往還是受不了別人賺錢的刺激,進而盲目預測市場,其結果可想而知。
股市變幻莫測,永遠不要嘗試去預測,而是要提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否則只會虧得很慘。
投資必須嚴格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用閒錢投資。綜合考慮自己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堅守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讓時間與我們為伍,享受複利帶來的種種好處。
4.習慣「追高殺低」。
這也叫貪婪、趨利避禍的心理,是人性上的問題。波動是股市的長期性表現,漲跌是常態,不管牛熊我們都應該坦然接受。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一邊喜歡著股市的上漲,一邊卻忍受不了股市的大跌。
這種心理就像在機場看著天上飛的飛機時,感覺心潮澎湃,恨不得馬上就上天翱翔。等到真的坐到飛機上時,又緊張得要命,想著「萬一掉下去可怎麼辦?」遇到氣流顛簸時,更是嚇得半條命都沒了。
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追高殺低的心理,做一個大智若愚的投資者,理性對待股市的波動。
也就是認識到漲跌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利的,在上漲的時候我們賺取眼前的利益,在下跌的時候抓住入場的好機會,這才是一個投資者最高的境界。
5.永遠不知足。
有不少投資者根據策略賣出股票後發現股價還在上漲,把沒賺到的那部分錢當作自己的損失,非常不開心。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做好心理預期管理。
沒人能預測股市,沒有賺到的錢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錢,不要惦記了。
畢竟市場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但是自己的投資資金虧得完。因此,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做好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再買股票或者基金,賺自己能賺到的錢才是王道。
6.羊群效應,盲目從眾。
簡單說就是面對未知的事情容易掉入盲目從眾的陷阱。單個投資者總是根據其他同類投資者的行動而行動,在他人買入時買入,在他人賣出時賣出。
在股市行情好,投資股票積極性大增的情況下,能量迅速積聚,投資者非常容易形成趨同性的羊群效應。也就是追漲時信心百倍,蜂擁而至,很容易套在「山崗」上。
一旦股市開始大跌,恐慌心理也開始發生連鎖反應,大家紛紛恐慌,賣出跑路,很容易將股票賣在低價位上。
因此,股市的盲從心理會使投資者錯失良機,遭受損失。現實中經常出現莊家操縱股市,利用的正是投資者的這種心理,盲目跟進跑出,最後吃虧上當。
如果投資者對流言不加任何分析地一概接受並且行動,那就極可能陷入某些莊家的圈套而不能自拔。
作者簡介_落英(杜笑笑)
百萬粉絲財經網紅,「落英財局」(lycaiju)創始人,長年在全國各地經營理財課程分享,向來以言語犀利、觀點深刻易懂著稱,是粉絲眼中的「財經小魔女」。
作者認為投資理財就是找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關鍵的影響與動機……,
因此,和愛情看似無關的金錢觀念,其實與雙方的人生觀有著密切關聯,例如:
1.談戀愛時處處要花錢,這時兩人的金錢觀是否契合?自然更加重要。
2.談戀愛的目的就是找對象,期待未來能夠共築美好人生。而這不就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最佳化。
換言之,如果大家都能用談戀愛的方式來解讀投資理財這件事,那麼相信很多與金錢有關煩惱,都會更趨明朗化並且找到答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理財就像談戀愛一樣簡單》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