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過去200年的實質報酬率是0%。對,你沒看錯,兩個世紀下來,錢放在黃金裡等於站在原地等死。同期股市動輒上萬%的報酬,黃金拿什麼比?
1980年黃金價格$850美元,結果22年後跌到$293美元,這段時間通膨率3.9%,黃金持有者的實際購買力蒸發85%。這叫通膨對沖?那是不是該換個字典查一下「對沖」是什麼意思?
黃金在股市熊市時確實有時候能挺住,但17%的時候它自己也會一起跌。你敢說這是可靠的避險?要是真怕股市崩盤,公債比這坨黃金好用一萬倍。
黃金沒有現金流、沒有價值創造能力,頂多是一種「比誰更蠢」的傻瓜遊戲。歷史證明,長期持有黃金就是慢性財務自殺。如果還有人跟你說黃金能保值,口頭上務必請尊重他的選擇,但內心把他當低能兒就對了。
黃金真是通膨對沖的好工具?
巴菲特:黃金無法創造價值
巴菲特曾比喻過:「假設把全世界的黃金集中起來,能堆成一個67立方英尺的大金塊,價值約10兆美元。這個大金塊不能生產食物,不能發股息,甚至不能自我繁殖,唯一用途是讓你每天摸一摸、看一看,幻想自己很富有。
如果用同樣的錢買下美國所有農田,再加上一堆像Exxon Mobil這樣的大型企業,農地會持續生產糧食,企業會賺錢盈餘成長、發放股息,資產價值隨著時間滾雪球。100年後,這些資產會源源不斷創造現金流,價值可能遠超數十兆美元,但黃金還是那一坨黃金不變。」
巴菲特直指黃金的投資邏輯就是「大傻瓜理論」:「如果你買了黃金,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下一個人。這就是它的全部價值來源。」黃金本身不創造價值,你能賺錢,只是因為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接手。
你說黃金這是「保值」?真正的資產會創造財富,黃金只能靠「找接盤俠」續命。黃金投資?其實就是比誰更傻的遊戲!
▲股神巴菲特對黃金無感,直指它是一種無法創造現金流的資產。
黃金1年虧損機率近5成
Goldman Sachs研究顯示,二戰後的通膨驚喜期中,黃金60%的時間跑輸通膨。超長期來看(如數百年),黃金確實能保持購買力,但這不是一般投資人能接受的時間尺度。
1975-2022年實質回報:股票8.0%,債券3.3%,黃金1.5%。黃金的年化波動率11.3%,高於股票(7.9%)與債券(5.3%)。
黃金一年內有49.7%的機率會虧損,高於股票(24.9%)與債券(34.6%)。添加5-10%黃金到投資組合,雖可稍微降低波動,但也會拉低長期回報。
各國央行為何要持有黃金?
各國央行持有黃金,主要是因為它是「最後的保險」。央行並不指望黃金能幫它們賺錢,而是當作「金融危機的最後保險」。
但這不代表黃金是較好的資產,而是因為:黃金某方面有政府認可,能在極端情況下換取信任。例如戰爭、貨幣崩潰時,黃金可能還有點用(但這是極端狀況,日常經濟下並不適用)。黃金是央行的「心理防線」,但不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央行真正靠的是政府信用、外匯儲備和國內生產力,而不是黃金。政府持有黃金,主要是因為歷史遺留,而不是因為它比其他資產更有價值。為什麼政府不持有更多的大盤股票?因為股市波動大,不適合作為外匯儲備,但它的報酬率遠勝黃金。
如果黃金這麼重要,為何政府的黃金持有量佔總資產比例這麼低?請問你是散戶還是央行?你投資目的是?要賺錢累積資產?還是像央行買保險、發行準貨幣?
延伸閱讀:關稅戰開打《富爸爸》作者:3商品將崩盤「是時候變有錢」!金價又新高,倫敦飛紐約航班搶運為哪樁?
作者簡介_清流君
【指數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