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書作者阿汝娜自美國頂級商學院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MBA(企業管理碩士)畢業後,到香港投資銀行工作,年薪近900萬元。25歲時欠了近4,500萬元的房貸,每個月還完貸款就成了「月光族」,完全沒有投資的概念。
而她的丈夫周劍銓,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失業,32歲失去高盛銀行家的工作,從周劍銓的經歷可以發現,人生並不是一條向上的直線,一個人的財富和生活不是隨著年齡增長就一定會越來越多。
雖然面臨巨變,但夫妻在接下來的6年中創業,到全球不同市場投資,靠正確、專業的投資決定,用創業的財富來投資,再把投資經驗分享給客戶和學員,他們成功從谷底翻身,白手起家賺到千萬資產。
從他們一路奮鬥的經歷,整理出兩點值得大家謹記:
1.你現在的經濟狀況,是你過去所有行為的結果。
2.年齡很重要,改變更重要,任何時候開始改變都不晚。
書中也提到,時代在不斷變化,沒有人能一直賺錢,總有一天會被淘汰。要記得「主業謀生、副業求賺」,有準備就不怕環境瞬息萬變,從簡單2方向從副業找到未來價值。
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收入應該是一直上漲的,只要努力,上好學校,找好工作,升職加薪,明天永遠會更好。你呢?我想問問你,你認為自己的收入在未來幾十年裡會一直上漲嗎?
我第一次聽到否定的回答,是我26歲時初到香港做投資銀行顧問,當時自己躍升到年薪百萬,覺得將來肯定芝麻開花節節高!
沒想到一個同事卻告訴我,要珍惜現在的高收入,因為未來很可能會失去。時代在不斷變化,沒有人能一直賺錢,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高盛銀行家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失業 失去年薪百萬收入變20萬
開始我不相信,覺得太悲觀,後來我認識了我先生,看到了這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他一瞬間從高峰墜落低谷,從高盛銀行家變成失業人士,再後來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不少身邊朋友失去了年薪百萬的工作後,只能做二、三十萬元的工作了。
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不怕變化,收入一直上漲呢?
主業謀生、副業求賺 從副業找到未來價值
我有一位學員覺得很困擾,她創業沒有起色,於是不停地去付費學習。一年花了十幾萬元,學市場、學成交、學人脈、學自媒體,越學越茫然,越學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和她說:「想賺錢,不要去買,而要去賣。不要想你自己想要什麼,要想你能給別人什麼。」當你自己的需求越少,滿足別人的需求越多,你的財富就會越多。
反之,如果你自己的需求很多,卻不能滿足別人的需求,你的錢會越來越少,會流向那些能滿足你需求的人。
別當消費者要做銷售者 2方向找到未來價值
其實,做銷售者的盈利來源有很多:
1.銷售產品、課程和服務,可以銷售你自己的,也可以銷售別人的。
2.提供諮詢和指導,一對一的服務是最貴的。
3.收仲介費,比如券商的交易佣金、不動產仲介收的佣金。
4.收訂閱費和會員費,比如你有自己的讀書會、會員社群。
5.收廣告費,有人找過我讓我發社群媒體,一條文案給我多少錢。
有一個很好的工具,能幫助大家去思考,就是特別簡單的「3C」:
第一個C是Company(公司),意思是從大處著眼,把自己想成一家公司。
想想如果你是一家公司,你的核心能力、拳頭產品(指在市場上競爭力強的產品)、發展策略、主要市場是什麼?
第二個C是Competitor(競爭對手),就是你的競爭對手是什麼樣子。
他們過去怎麼樣,他們的生意做得好不好,他們的利潤如何,他們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他們最強的地方在哪兒。
第三個C是Customer(客戶),就是你的客戶是誰。
誰來買你的服務、產品,他們是哪些人(性別、年齡),他們的心理、購買習慣、購買力如何,他們未來的變化是怎樣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專家,有兩個方向你能參考:
1.個人經驗和技巧:例如怎麼置辦不動產、整理家居,甚至是一些小眾的愛好,只要其他人需要,而你比他們更懂一些,你就能分享和指導別人。
2.研究和總結的成果:一個人並不是非得做了某些職業,才能被視為專家。你可以選擇並研究人們認為有價值的專業,繼而進行分享。
作者簡介
阿汝娜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MBA畢業,曾任滙豐香港投資銀行部前聯席總監,現為知名財經博主及財富管理顧問。
周劍銓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金融及經濟碩士,曾任美國景順基金前副總裁,為亞洲傑出新晉保險顧問及財務策劃師之一。
阿汝娜與周劍銓是一對創業夫妻,均為高端客戶私董會創始人、全球財富管理資深顧問、「樊登讀書」及深圳電視台財經頻道特邀嘉賓,共有營運多年的財經自媒體「香港金融俠侶」品牌。兩人曾合著出版財經類暢銷書《財富自由從0到1》。
本文摘自金尉《上癮式存錢:邊賺邊存、越存越爽,一鍵刷新你對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