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提出疑問:「如果不靠配息,單純年輕時不斷買股票或ETF,到老年的時候,例如60歲後就不再投資,那光是靠著賣股票過生活,每年提領3%或4%,這樣能足以撐到上天堂嗎?」
這類型的問題,過去網路上看過相當多,計算上有的也做得很詳細,有的則是比較輕率些,大致上這個做法是可行,可是沒想清楚也很容易晚年出包。
首先,這個大前提是建立在「標的物會一直上漲」!我們都知道個股就是有非系統風險,像是近年來的台塑四寶或中鋼,過去一定也有無數投資人當存股,未來會不會再漲起來?這沒人知道,但試想,如果持有者是已經70歲以上的長者,那還有多少時間去等到台塑四寶漲起來?
假如也沒有子女的話,他現在該如何是好?可想而知晚年生活不會很快樂,可能還有點緊張,如果沒自住宅,租屋費用又每隔幾年被調高,那這個年長者不得不賣出持股來換取生活費,這一切是不是讓人覺得很頭痛,讓人鼻酸。
至少要有自住宅 免得被租金壓垮
因此要用這個「理論」去規劃退休生活的人,以下幾點是特別要留意的:
一、越接近退休年紀,盡可能拉高固定收益部位
例如十年期、二十年期的美債,或者股票部位轉換為大量指數ETF。當然如果年輕時就已經是被動投資學派,那就沒什麼問題。
二、至少要有一間自住宅,才能不被租金壓垮
我們都知道通膨怪物的厲害,房東漲房租也是可想而知的事,除非能白紙黑字寫下租金不動20年這樣的合約,但我相信沒有一個房東會立下這樣的租約。
三、就算60歲退休也不要讓完全沒有工作所得
各國現在老齡人口都陸續重返職場,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很早」就不工作的國家,勞動參與率偏低,低於日韓等亞洲國家,也許是年輕時工時太長,因此大家都想早早退休,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也可能是台灣人的家庭儲蓄實在太高,所以50~60退休的人也不少,反正沒這麼缺?
那現在我們討論的是中產階級以下的族群,如果60歲手上有個500萬指數ETF,就此沒任何工作收入,只想靠這個部位過完餘生,只能說太過樂觀,因為年開銷會大於股價漲幅,外加我們的平均壽命不是70或75歲就上天堂,常常要拖到85或90歲,完善的健保制度讓全民都可享用低廉醫療資源,這點要感謝龐大的醫護人員,真的犧牲很大,要不然不可能會有今天這結果。
那只靠著500萬或以下的部位,絕對不夠可靠,因此多多少少可以做點輕鬆的工作,也當賺點零用錢,這樣身心靈也會比較健康些,也能減少賣股變現的可能性。
四、如果可以,把60歲要累積的股票(或ETF)部位擴大些
盡可能在年輕時降低開支,這樣可以確保60歲後生活無虞,聽起來有點老掉牙,年輕人可能覺得是廢話,或者覺得這樣年輕都沒玩到。問題就在於,中產以下族群是沒本錢這樣過的,大多數家庭的財富都是傳承而來,不同階級的家庭硬要比在一塊,當然產生悲劇。
▲複利的力量在於時間,及早規劃好退休金,確保老後生活無虞。
別人沒事就出國 不代表你也可以
我們不能看別人一年出國五次、十次,就想要比照辦理,覺得好像這也沒什麼,問題在於別人家可以覺得沒什麼,不代表我們可以覺得沒什麼,普通人也可以一年出國五次,「能」不代表「可以」,這點一定要記住。
影響60歲~85歲的長青銀髮階段的好壞,以及從40歲~60歲就想過舒服生活,要不就是上一代留遺產,再不然就是靠婚姻,要不然就是靠自己犧牲年輕時的享樂,盡可能擴大投資的部位,除此之外就樂透跟從事非法之類的高風險生意,這些離我們太遠,就不用贅述。
以上提供給讀者們參考,祝美好的一天,事事順心,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延伸閱讀:退休金一不小心就砍半你能接受?100萬買股PK股債都買,為何輸慘?金融老將存股手法、理由曝光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8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著作:《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