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希望透過投資股票市場來增加自己的資產,並藉由領取股利或利息來提高每年的收入。他們花大量時間研究財經資訊、技術分析以及公司財報,試圖找到市場低估的公司,以期提升投資報酬率。然而,大多數人其實把時間花錯了地方。
我們可以從資產投資的基本構成開始理解。投資績效由本金、投資報酬率和時間這三大因素組成,公式可以這樣表達:資產投資結果 = 本金 x 年投資報酬率 x 時間。
要達到理想的投資結果,可以從提高本金、提升報酬率或拉長投資時間來實現。例如,如果你想在10年內累積100萬元的資產,若一開始擁有50萬元的本金,只需年化報酬率7.2%就能達標。但若只有10萬元本金,則需年化報酬率達到25.9%,難度顯著提高。相較之下,延長投資時間可減少報酬率壓力,若投資時間延長到20年,年化報酬率僅需12.2%。
存到足夠退休金的關鍵
若以退休金為目標,大部分人預計在60-65歲退休,這意味著投資的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即使將退休年齡延後到70歲,對目標的影響也有限。投資報酬率越高,伴隨的風險也越高。例如,銀行定存提供的利率只有約1%,風險幾乎為零。而在賭場中賭博,儘管報酬率高達100%,但風險卻極高,這顯然不適合用來累積退休資產。
本金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假設目標是20年後擁有2000萬元退休金,若每年能存下100萬元並存入銀行定存,則幾乎可以在無風險的情況下達成目標。然而,若你希望退休後每年有150萬至200萬元的生活費,那麼所需的資產將不只2000萬,而是更可能需要5000萬元。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投資時間幾乎無法改變,而投資報酬率的提高通常伴隨著更大的風險。因此,最穩健的方式就是提高本金。以指數型ETF搭配債券的方式進行長期投資,可以期望年化報酬率在6%-10%之間,若要達到更高的15%,則需深入研究個股並承擔更大的風險,且這些努力不一定能保證高回報。
▲王品集團創版人戴勝益曾說,當月薪不到5萬元時不要儲蓄。這個意思是與其把錢投入市場,不如投資自己。
本金越多 越能穩健達標
戴勝益曾提到,當月薪不到5萬元時,儲蓄意義不大,這番言論曾引起廣泛討論。儘管他的建議未必適合所有人,但其核心觀點值得借鑒:當收入較低時,與其把錢投入市場,不如投資自己。
假設每月收入只有3萬元,儲蓄率高達50%,每月可投入金融市場的資金僅1.5萬元。如果這筆錢能用於進修專業技能或拓展人脈,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機會,進而提高收入。相比於僅靠投資市場,這樣的「自我投資」回報率更高且風險更低。
總結來說,若目前收入不高,應優先投資自己,提高正職收入或發展副業,累積足夠的本金才能在金融市場上獲得更大的收益。
當本金越高,所需的投資報酬率就越低,風險也相對減少,投資時間亦可縮短。相反,若本金較少,則需承擔更高風險和更長時間才能達成目標。因此,累積退休金的優先順序應為「本金 > 時間 > 報酬率」。過度追求高報酬率可能導致虧損,而提高本金才是最穩健的策略。
延伸閱讀:年複利多2%,存股20年差多少?年輕人買0050,45歲後加碼0056...達人「報酬率不是唯一」:理想化投資長這樣
作者簡介_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著作:《聰明的ETF投資法》《ETF存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