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爸爸過世,兄弟姊妹不配合辦理遺產繼承怎麼辦?不想遺產收歸國有,先做1個動作「1個人也能申請」

爸爸過世,兄弟姊妹不配合辦理遺產繼承怎麼辦?不想遺產收歸國有,先做1個動作「1個人也能申請」

2024-09-04 12:06

李小姐的父親過世後,留下了一間透天、一些存款與股票。李小姐和她的兄妹成為了這筆遺產的繼承人。

然而,因為李小姐的哥哥認為男生負責祭拜祖先,應該由他繼承透天厝,三兄妹對於如何分配遺產無法達成共識。

 

兄弟姊妹中有人不願意配合辦理遺產繼承,這讓李小姐非常擔心。

 

她知道,如果一直沒有辦理繼承,這筆財產最終可能會變成國有。李小姐非常煩惱,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處理?

 

沒有辦理繼承,遺產會變國家的嗎?

 

很不幸的是,如果一直沒有辦理繼承,遺產確實有可能變國家的。

 

根據台灣的法律規定,遺產繼承的程序和時效如下:

 

1. 繼承登記期限:繼承人應在被繼承人死亡後的6個月內辦理繼承登記。如果超過這個期限,地政機關會處以罰款。

 

2. 公告與列冊管理:如果繼承事實超過1年仍未辦理繼承登記,地政機關會公告3個月並通知繼承人申請登記。如果在公告後仍無人辦理登記,地政機關會將不動產列冊管理15年。

 

3. 國有財產:在列冊管理15年期滿後,如果仍無人辦理繼承登記,國有財產署將公開標售該不動產,所得價款保存10年,如無人申領則歸屬國庫。

 

因為喬不好沒辦理繼承,也是無人繼承遺產激增的原因之一!

 

光113年到7月底就有7500萬元繳入國庫近10年累計破14億;台灣未辦繼承登記的土地面積高達 1萬4712公頃,相當於約568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

 

所以李小姐的擔心不無道理。

 

其他繼承人,不配合辦理遺產繼承怎麼辦?

 

其他繼承人,不配合辦理遺產繼承怎麼辦?

 

李小姐決定尋求專業的幫助。她了解到,根據民法第1151條的規定,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

 

申報遺產稅跟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將所有人的名字從被繼承人,改為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都是對全體繼承人有利的行為。

 

所以只要有一個繼承人願意,就可以申報遺產稅與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

 

李小姐可以單獨去申報遺產稅和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而不需要取得所有繼承人的同意與印鑑章。

 

李小姐帶著相關文件,前往地政事務所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她成功地將遺產登記為公同共有,這樣一來,她和她的兄弟姊妹們在法律上都擁有了這筆遺產的權利。

 

雖然她和兄妹仍然需要協商如何分割遺產,但至少已經確保了這筆財產不會變成國有。

 

R姐貼心提醒

 

李小姐的案例告訴我們,即使在繼承過程中遇到困難,只要了解法律規定並採取適當的行動,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權益。

 

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預立遺囑並指定遺囑執行人,避免後續的糾紛,或者子女間喬不好沒辦理繼承,導致一生心血歸國家。

 

延伸閱讀:當年繼承全部遺產,對天發誓照顧智能障礙的弟弟終老,擔心孩子做不到怎麼辦?遺囑加1條件,手足晚年無憂

 

作者簡介_廖嘉紅

傳承風險顧問,協助打造你的幸福人生。

雙寶媽、與乳癌和平共存10年。

家族信託規劃顧問、退休理財顧問、國家級的人身與財產保險經紀人双證照、投資及管理不動產豐富資歷。

粉絲專頁:R姊財富方舟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延伸閱讀

當年繼承全部遺產,對天發誓照顧智能障礙的弟弟終老,擔心孩子做不到怎麼辦?遺囑加1條件,手足晚年無憂
當年繼承全部遺產,對天發誓照顧智能障礙的弟弟終老,擔心孩子做不到怎麼辦?遺囑加1條件,手足晚年無憂

2024-08-29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後悔買壽險「死了用不到保險金」?如何把遺產轉成退休金自己花...「保單活化」3大好處一次看

2024-08-27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2024-08-26

中年子女繼承遺產必看!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中年子女繼承遺產必看!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2024-08-16

00929、00940...配息還會再縮水嗎?高股息ETF套牢捨不得停損?達人曝1招把獲利「凹回來」
00929、00940...配息還會再縮水嗎?高股息ETF套牢捨不得停損?達人曝1招把獲利「凹回來」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