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市場中,不論指數派或主動式投資都有各自擁護者,到底哪種更好?影響投資獲利關鍵,是資訊多寡、速度,抑或是智商高低?《非理性效應》作者、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克羅斯比從社會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等角度出發,探討投資人行為,當有更多了解,就有機會提升決策力與判斷力,進一步拉高勝率。
厭惡改變將難應對市場 保守反而最危險
在金融市場中,交易者面臨的不僅是數字和高低線型,還有心理上的挑戰。交易心理教練鮪爸指出,改變是交易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對人類大腦來說,因為學習新事物和適應新環境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消耗大量資源,因此讓人厭惡改變,可能偏向保守,然而,「保守反而是最危險的!」
鮪爸比喻,好比做文書工作者若一輩子不求改變,當AI大量取代時,原先安穩工作就會面臨巨大動盪。回到交易來說,假設台股大跌後迅速創新高,交易者若仍處於大跌時的恐慌狀態,可能會錯過市場的反彈機會;等到心情調適好再進場,反而可能錯過最佳時機,導致追高殺低。正因世界的常態是不斷改變,因此勇於改變反而才是最安全的方式,「所以,交易者需要具備心理調適能力,能夠在市場變動過程中適應不舒服的感覺。」
在保守到激進的光譜中移動 建立自己的投資架構
鮪爸強調,改變並非意味要從保守跳到激進的一端,形成二元對立,而是像一種光譜,從保守移動到「不保守」,例如:從銀行定存挪動到存股即可。另外,要能在充滿消息的市場中,做出理智決策,他建議投資人應先建立屬於自己的資訊框架,來應對市場資訊的干擾。
例如:投資人可先用基本面選股,再用技術面選擇進場點,最後用籌碼面追蹤股票動向。這樣前中後篩選方式,可幫助交易者在各階段留意不同資訊。當面對新聞事件時,他則建議可觀察這些事件最終對市場的影響。
以俄烏戰爭而言,戰亂、制裁消息可能會引發市場波動,但如果市場反應與預期不符,交易者需及時調整策略。鮪爸舉例說明,左側交易者(愈跌愈買、逆勢操作)可能會在預測市場大跌時賣出部位,而右側交易者(愈漲愈買、順勢操作)則可能會在市場上漲後再進場。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關鍵在於交易者能否承受這些策略帶來的後果。
投資人應蒐集反面資訊 對投資負責任
「交易者需要練習承擔責任的能力!」鮪爸表示,進行投資時,應先考慮最壞結果,並在虧損達到一定程度時果斷止損,對自己負責。此外,交易者應該避免「逆火效應」,即當有人反對自己的觀點時,會有確認偏誤,反而更加堅持自己的立場。為避免這種情況,交易者可習慣性地尋找反面資訊,或者直接詢問持相反觀點的人的看法。
不論是主動投資抑或擁護指數型標的,當資金大量流入時,市場風險都會增加。重點在於「什麼時候下車?」當做出賣出選擇後,即使股票上漲也不要有怨言;反之,若續抱最後股價不如預期,也別鄉愿。「學會對自己負責!」緯爸反覆強調。
延伸聆聽
曾壓力大到鬼剃頭、睡眠障礙…她42歲人生自由,FIRE公司前先「戒月薪癮」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非理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