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近連續漲了許多天,SPY目前第三季為-0.4%,拉回快要持平。先大跌再大漲,常看到很多投資人說:「早知道就不賣」或者是「早知道就多買些,可惜沒錢買了」。
「如何用投資致富?」「最近要買哪支股票?」「怎樣用投資提早退休,早點離開職場?」這算是在網路上非常容易看到人家常問的問題,過去我們專欄也曾有幾位讀者問過類似的,不過可能讀者都知道專欄的調性,沒有明牌、也沒有飆股可提供,會這樣問的人,還算是少數。
試想一下,投資本質到底是什麼?
1.為了把辛苦賺來的現金保存價值(購買力)
2.為了快速達到退休的目標
很多人提出來的說法不脫上述這兩項,但第一項會比第二項更精確一些,我們主要是為了「守住購買力」,至於能不能快速提早退休,那是後來的事了。當一個人如果每月收入僅2、3萬,可能連生活都有困難,那是很難做什麼投資的。
這個人就算讀了很多財金雜誌,看了網路許多ETF相關文章,YT的影片看到眼睛很疲憊,那幫助也不大。每個月的現金流往上再提升一點就好,這絕對是改善生活最快的方法,真相就是如此殘忍,但大家卻不願意面對。
想來股市賺買菜錢 往往賺小虧大
有人也許會說:「就是因為生活不好過,才要來做股票啊!」、「加減賺一些買菜錢,要不然光靠薪水真的很難過日子。」偏偏每次講這些話的人,操作都是賺小虧大,以為「股市是缺錢來晃晃就有錢的地方」,真的非常有趣。
我們不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去拉斯維加斯賭場玩,是因為生活需要錢,偶爾來賺賺買菜錢,要不然真沒辦法過日子。」相信讀者如果聽到人家講上述這種話,會感到相當荒謬,這是同樣道理。
昨天請水電師傅來家中換一組燈具,那55歲的師傅邊做事邊聊著天,說股票剛輸了300多萬,還問我說知不知道中環這支,他之前跟著朋友介紹買賣股票,哪知道後來越輸越多,頻頻嘆氣,後悔到不行。我也有些驚訝,這水電師父工作肯定是辛苦錢,每天汗流浹背,搬冰箱、修冷氣、洗冷氣,爬上爬下,好好把錢存下來就足以退休,不需要弄成這樣。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但理財不是去亂買股票、基金。繼續跟那師傅聊著:「師傅您本行很賺,幹嘛還要去玩股票,現在聽說年輕人都不接棒,所以水電非常缺,我也是找了兩三間才找到您,根本沒人理我,他們都說忙,要不然就是兩三個禮拜才要做,直說好了,您一個月也是賺十來萬跑不掉,股票不要這樣亂玩,很可惜。」
不要相信朋友隨便報的明牌、飆股
那55歲的老師傅指著旁邊的一個員工,看起來年紀更大些,也是師傅,他說著:「缺工是真的,但我給他一天工資就是4,000,我店面還要租金,進貨還要成本,唉唷,沒這麼好賺啦!那是因為現在夏天,洗冷氣的很多,買冷氣的也很多,所以才會賺比較多,算是大月。」
「等冬天就是小月,那四個多月都賺不到什麼錢,只能修修馬桶、換換燈具、熱水器維修,這股票輸300多萬,我真的心很痛,他媽的這怎麼會這麼坑人。」
看著眼前這兩位年長師傅,實在不忍心,跟他們說了一些交易成本的道理,還有一些簡單投資概念,不要相信哪個朋友會做股票,很多都是講好的那面,輸的那面都沒說,證交稅跟手續費,券商跟政府才是莊家,問他們有沒有回去算過一年繳了多少證交稅,他們說不知道多少;再問一年給券商的手續費是多少,有沒有打折,他們也說不知道。
當一個市場中充滿了狼、獅子、鬣狗,你就是那隻羊,連吃草都不會的體弱羊,那自然就是被吃掉的份,弱肉強食,多看一些動物頻道就會更有感觸。
換個燈具花了10分鐘,跟他們聊股票的觀念卻講了30分鐘,他們還依依不捨,直到他們手機一直響,下組客戶要催了,他們才離開,頻頻說謝謝,強調以後有任何家電問題都可以找他,會馬上趕過來幫我處理,當作是交個朋友,我也笑著說好,那當然是最棒的事。
買ETF也勝過自己亂選股
常看理財專欄的人會覺得投資這麼簡單,買ETF也不會賠成這樣,但還真的一堆年長者不知道這是什麼,或者覺得這就不是股票,不是一家公司,買了會不會被騙?類似這樣的說法。
的確有些ETF蠻糟,但仍有不少ETF都不錯,即便一些績效長期會輸給大盤的高股息ETF,也一定是贏過自己亂選股,大概就這麼回事。股市會讓人先嘗點甜頭,等慢慢加大資金進去,幾個月或幾年後再重重摔下,這也是常有的事,「人一理財,財就遠離」這才是很多人的真實經驗。
中產階級跟富人為什麼要進行投資?因為主動收入的追求跟時間、體能息息相關,假如一位每月收入有20萬的高薪工作者,他開銷也必然高於一般人,雖然看來很風光,但工作的高壓與高強度很可能無法做到60歲。(要看職業,這不一定)
而這個人如果每月只是把錢都放銀行,經年累月下來可能有2,000萬,或者有3,000萬,沒有股票、沒有房子、沒有保險、沒有黃金、沒有美金。他此時有年紀了甚至還要輪班,身體真的快不行了,心想:「如果可以趕快再多存點錢,有5,000萬就好。我一定要立刻退休去環遊世界享福。」
存死錢不如做好資產配置錢滾錢
這邊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存死錢」,浪費金錢的效用,因為放銀行的利息極少,富人們不會這麼做,而且這樣無法抵抗通膨,只會讓自己陷入苦勞的漩渦當中。放基本的一年生活費用即可,除非是老人家,那另當別論,有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高薪工作者,投資理財重要性會更大,因為只要將這2,000萬或3,000萬做好資產配置,每年本來就容易產生高於主動收入的資產增值,抱怨自己很辛苦的高薪工作者,早就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例如:環遊世界或到處爬山、運動等等。
金融投資這件事要視為一種催化劑,只是把原本賺來的錢去擴增為更龐大的數字,進而讓自己在主動收入的追求上,不再需要這麼辛苦。
相關新聞:
「我爸曾1年輸掉1間千萬板橋房!」田僑仔落魄啟示:投資理財這事,其實很多家庭比你想得更艱辛
記得前年出《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一書,出版社安排了幾家廣播的專訪,其中有家兩位主持人蠻年輕的,一開始大概是這麼問:「請問一個小資族,薪水就是3萬塊,那這樣要買什麼股票才能提早退休?」
我笑笑回答:「那就要先看看原生家庭是否有負債?有沒有自住房?位在哪個都會區?另外就是薪水3萬塊之外,過去存了多少本金?家中是否還有很多手足?將來父母年老時,是否有足夠保險去給付各種意外、醫療費用?」
月薪3萬小資族 靠買股提早退休?
其實已暗示相當清楚,一個月薪3萬的小資族,勢必會高度仰賴原生家庭的幫助及其條件,父母這邊不用很富有,但至少不能拖下水,3萬塊的小資族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提早退休,因為這話題實在太遠,近程跟中程目標是別的,而且有非常多困難等著要挑戰,談退休議題似乎言之過早,更遑論財務自由。
兩位主持人臉色的表情相當驚訝,也許從沒想過這問題,或者其他受訪達人談各種投資股票的策略,但眼前這受訪者卻不談什麼厲害的策略。這兩位年輕人口條算是清晰,繼續問著:「好,那畢大,如果這個小資族領著3萬塊,父母還算健康,家中雖然沒負債,獨生子,但自己還有學貸、車貸,房子現在用租的,難道不能買些高股息的股票或ETF,幫助達到財務自由嗎?」
類似這樣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無非想要達到一個效果,那就是:「就算低薪也可以靠投資達到50歲就退休或更早。」而且這前提還是「不靠爸媽」。在社會打滾多年的讀者看到這邊應該會心一笑,收入3萬塊的情況,是否可能50歲退休?
當然可以,只要靠原生家庭的資源,吸取養分,這沒什麼不對,就是人家運氣好,但這無法複製,那單純要「靠自己」,收入自然要先奮力提升,把全部的精力、腦力都花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或者用勞力賺錢也好,都要找到最有效率的賺錢方式,出社會越久就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對這社會的財富分配現象也更感惋惜,最終還是回到根本問題:思維與認知。
一個收入3萬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收入達到5萬、6萬,卻相信坊間媒體的糖衣毒藥,認為自己可以做點什麼就「提早退休」。殊不知提早退休的難度遠高於提升那幾萬的收入,本末倒置,自然腦筋永遠轉不過來。
小資族追求財富自由必要3條件
我們沒辦法改變媒體生態,但可以先做好自己,久而久之,讀者受眾的水平就會一直提升,不會再去做一些異想天開的幻想。就先問自己最簡單的幾個問題:
一、自己是否真的已經盡全力在財務獨立這件事上?
二、年收入至少也要是國人中位數以上,而這資料還只是受雇者,「不包含」全台灣的大小公司老闆。
三、如果以上兩個都是NO,那就要吃夫妻兩邊原生家庭的資源,才能讓自己高枕無憂,順利提早退休,除此之外,就只剩樂透,永遠記住,投資理財是重要的,而這個啟動開關的關鍵是「要先有籌碼,才能玩這場資本遊戲。」
被動收入要做到能扛一整個家庭的開銷,這是不簡單的,而且這樣的人,他們主動收入往往也不會太差。以上提供給讀者參考,祝大家一切順心,事事順利。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相關新聞:
靠紅包壓歲錢就有1、200萬,算不算白手起家?出社會才懂的殘酷現實:翻階級往往要靠世代累積
※畢德歐夫提醒:我沒有賴、沒有存股社團、沒有正妹助理、沒有廣告,看到贊助就是詐騙廣告,請直接封鎖與檢舉,以策安全。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8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著作:《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