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並不意味著逃避生活中令人厭煩的事物,而是奔向你心中所愛。
財富自由的真正意義
財務自由並不意味著逃避生活中令人厭煩的事物,而是奔向你心中所愛。
它代表擁有更明確的生活目標,而不是隨波逐流。當你開始更有目標地生活,你的賺錢、花錢,以及投資決策都將變得更簡單。
以前你認為相當艱難並且讓自己犧牲許多的決定,都會變得容易,並且帶領你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富自由的覺醒時刻
對那些嘗試實踐或是已經財務自由的人來說,通常都有一個領悟到「自己並不想要眾人所渴望的生活」的時刻。
但是在通往財務自由之路前,他們往往也不相信有可能達到如此龐大的目標。
那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人在生活裡載沉載浮,正如同多米尼克.科爾特斯奧(Dominick Quartuccio)形容的,像是「催眠般的節奏」。
多米尼克為人生指導教練,並著有《規劃你的未來》(Design Your Future)。他和布萊德與喬納森聊過「覺醒」,也就是人生中讓我們徹底改變的時刻,好比親密的人過世了、確診癌症、突然失去工作等,幾乎 99%的覺醒時刻,都會帶來改變。
很不幸的是,唯有當一個人失去自己珍視的事物時,才可能改頭換面。
多米尼克強調當一個人覺醒後,要展開行動,才算是抵達真正的分水嶺。
每個人都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會繼續抽菸,直到醫生診斷出癌症為止。接著,他們就覺醒了,開始戒菸。
一場車禍覺醒「人生真正重要的事」
撰寫部落格「財經 180」的喬爾與他的太太雅莉絲也有這樣的財務覺醒時刻。
他們兩人是住在佛羅里達海岸附近的工程師,一直以來都是漫不經心地將收入花掉。
喬爾這麼說,「當你養成了某種習慣,並且持續那麼做時,它就會變得習以為常。」
他們每年總花費大約 10 萬美元(約合台幣329萬),但是卻說不出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這種態度表現在方方面面上:好比常常出門購物,卻根本不需要任何東西;好比當亞馬遜的紙箱到了,才發現根本忘記訂過這東西;好比因為家庭責任或社交壓力,而參加根本不想要的旅行。
當開始理解到自己為了不需要的「事物」花費多少錢的時候,雅莉絲慚愧地心想,「只要我付得出來,就沒問題。」
但是當雅莉絲車禍後,覺醒的時刻終於到來。她的車幾乎全毀,但本人卻毫髮無傷地逃離了。
這人命關天的一刻讓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想找到對他們而言,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事。
他們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並且將錢投資在財務自由上。
一開始,他們存下 7% 的收入,最後兩人竟然可以把每年 80% 的收入都用作儲蓄!當人有目標時,改變並不難。
喬爾在 33 歲退休,也就是車禍發生的5年後。雅莉絲比他年輕一歲,也預計在相同年紀時退休。
她繼續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她認同工作本身的意義。他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行如此大的改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都認同自己不需要做出任何犧牲,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喬爾與他太太雅莉絲的經驗,可說是覺醒時刻的典型例子。
而對很多財務自由社群的人來說,覺察本身就足以帶來改變。這是我們在與財務自由實踐者訪談時,所觀察到的行為模式。
作者簡介
克利斯.瑪慕拉
克利斯擔任物理治療師16年半,最後在2017年、41歲時實現財務自由。他撰寫許多關於財務自由、退休議題等文章,請見:CanIRetireYet.com。他的文章也可見於「MarketWatch」、「The Dough Roller」和「Business Insider」等商業網站。
布萊德.巴瑞特
布萊德曾擔任會計師,並於35歲離開公司,展開創業之途,並在不久後便達到財務自由。布萊德對一切都充滿熱情,無論是儲蓄、過得更健康、經營人際關係,或擁有成長心態等。布萊德為「ChooseFI」podcast的共同主持人。
喬納森.曼德沙
「ChooseFI」podcast的共同主持人、熱切的財務自由實踐者。布萊德和喬納森曾受《時代雜誌》、《富比世》、《BBC》、《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報導。
本文摘自《FIRE.致富實踐: 全美破千萬收聽的理財人氣podcast「ChooseFI」實體化,完整傳授財務自由的關鍵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