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利率環境,讓資金借用越來越容易,會發生什麼事?往好處看,經濟活動更加熱絡、新創企業更有機會嶄露頭角、借貸投資套利空間更高,但同時也意味金融環境更加不穩定,該清算的企業變成殭屍企業、槓桿更容易過高且風險過大…究竟,還有哪些值得你我提高警覺的風險?
「利率很低,所以會有人買房子再拿去貸款,再買房子再貸款…無限Echo下去,變成有10幾間房子的包租公!」一提到超低利率造成的情況、投資部落客麥克風(陳彥文)苦笑台灣超高房價所得比。所謂房價所得比,又被暱稱為「購屋痛苦指數」,所得比越高,代表購屋壓力越大。
依據世界銀行標準,正常房價所得比多落在1.8~5.5倍之間,而發展中國家合理房價所得比則在3~6倍之間,但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台灣全國房價所得比卻高達9.97倍,再度刷新紀錄。「就是因為台灣(利率)長期低於自然利率,才會造成東方文化下的特殊情況,就是有土斯有財。」
除房價通膨,陳彥文也不諱言,錢財取之容易,取得的政府或企業,將更容易做出不明智決策,「例如拿去蓋所謂的蚊子館,反正借錢成本很低,就容易亂花。」放到個人也是如此,或許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若利率較高提升借貸成本,對於使用資金的考量會更加謹慎,同時也促使企業「汰弱留強」。
陳彥文舉例,2000年網路泡沫時,許多公司倒閉,被釋出的人才有機會從事更高產值的工作,或者自行創業,反而促進許多機會;相反的,若因利率過低導致必須清算的企業苟延殘喘,則易出現「殭屍企業」,成為國家生產成長的障礙。
但陳彥文認為干預利率可扮演油門、剎車角色,促進經濟活動或避免過熱。例如:2020年聯準會量化寬鬆QE救市,即是為避免落入1929年至1939年經濟大蕭條的負面循環之中。
他表示,貿易週期循環是必然,經濟會盛極而衰,但也會復甦回到繁榮,投資人要留意避免在市場熱絡時投入,卻在下跌時殺出。陳彥文建議,可觀察加權或櫃買指數是否跌破季線,增減手中持股,如:大盤突破季線代表正處於上漲段,可順勢操作;跌破季線時,則要適時減碼,避免過多虧損。
若以此方式作為進退依據,「2020年5、6月做多,吃到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大部分多頭;2021跌破一整年,降持股,就少賠錢或沒賠錢,2023又站在季線之上。」但他坦言,此法遇股市盤整時,會增加許多無謂交易成本,又因以季線作為判斷,反應速度較慢,往往會吐回部分獲利。但「停利停損最簡單就是均線一條鞭,就可以吃掉整條魚身(獲利),反而問題在如何選個股。」
延伸收聽
26歲擁千萬、34歲管上億資產...存下9成的錢養大雪球!他做到的,都是簡單的「硬道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時間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