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為什麼我的投資總是賠錢?小心你可能是落入「金錢決策陷阱」而不自知!

為什麼我的投資總是賠錢?小心你可能是落入「金錢決策陷阱」而不自知!

聰明主婦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盤點致富

2024-06-04

聰明主婦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盤點致富》中分享,在覺察中我們除了想要得到解決方案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對於財務掌控的力量與彈性。接下來他想跟讀者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覺察的「金錢投資陷阱」。

大家應該都聽過巴菲特的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這句經典名言不只點出了在投資市場中獨立思考與反向操作的重要性,其實更指出了很少人提到卻至關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類在面對各種決策時不只依靠頭腦的理性分析,其實更受到情緒的巨大影響。

 

對於數字的分析其實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 種數字,華爾街對於股票價格走勢會拋出基於理性數據的推斷與分析,投資達人會告訴我們殖利率、本益比、合理價等投資指標,房仲業著會提供坪數、地段、格局、周遭房價作為我們購屋的參考資訊。即便目前沒有買房也沒有投資,但是當我們在購物網站買東西、比價、湊運費、累積回饋點數的同時,其實也都在進行與金錢有關的決策。只是這些看似「理智」的行為,真的全然出於理智嗎?

 

在強調數字與分析的金錢世界中談情緒中好像格格不入, 然而,情緒無法量化並不表示沒有影響力,甚至情緒在決策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超乎我們的想像。那些看似基於理性分析所做 出的錯誤決定,若是有機會抽絲剝繭,一定都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情緒從中作祟。若是少了這層覺察,我們很容易重複踩雷, 在不同的事件中一直看見類似的影子。

 

股票賠錢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有時會收到私訊問我股 票賠錢了該怎麼辦?我自己諮詢的案例中也偶爾會有同學有類似的問題,當他們問我該怎麼處理時,我都會先反問:「為什麼當初會買呢?」有些人是因為聽家人朋友說,有些人是因為看到媒體或新聞釋放利多消息,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在股票社團 中受到意見領袖的影響⋯⋯接著我會問:「那你覺得為什麼會賠錢呢?」得到到回答不外乎是認為自己經驗不夠、沒有做功課、買太貴、時機點不對、被主力坑殺等。在我看來這些雖然都是原因,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些原因背後其實都至少有一個隱藏的情緒,我稱之為「金錢決策陷阱」。

 

當我們陷入匱乏狀態忽略自己所擁有的、試圖控制無法控制的,以及目標不明時,就很容易掉入六大金錢決策陷阱之 中,一切息息相關。這裡統整了我的觀察與經驗,列出除了貪婪和恐懼這兩大情緒之外,還有四種也很常見的情緒特別容易 在金錢決策中產生強大的作用力。

 

陷阱 1:恐懼

 

錢、資產與安全感有非常深刻的連結,甚至對大多數人來說幾乎可以畫上等號,也因此與安全感相對的恐懼往往對財務 決策有著極大的掌控權。還記得 COVID-19 疫情剛爆發時, 大家瘋狂搶口罩、搶衛生紙的往事嗎?其實這種行為就是受到 恐懼與盲從所驅策的非理性行為。除此之外,在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中,那些與生存議題有關係的消息也特別容易獲得我們 的注意力。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動物本能告訴我們要對威脅保持警覺才可以活下去。然而,現實生活中儘管日子可能過得不算輕鬆,但我相信正在翻閱這本書的你吃飽穿暖應該不成問題,因此生存議題所帶來的恐懼多是基於對未來不確定的想像。

 

事實上,我自己開始學習投資,也是基於「恐懼」。從小我一直以為只要認真念書、有穩定的工作,只要不要過於揮 霍,到年老時應該就可以過上還算舒心的生活。然而,這樣的想法在我看到「下流老人」這個名詞時,開始被顛覆並且感到驚恐。讓我害怕的是,那些報章雜誌上所報導的下流老人並非是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事實上有部分被定義為下流老人的案例也曾經努力工作大半輩子,甚至可能在組織中 擔任中高階管理者、領著穩定的月薪,然而卻沒想到隨著社會樣貌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溫水煮青蛙的一群人。原先以為的穩定成了一種脆弱,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無法抵禦任何變動與意外。

 

如果我當初不是因為對下流老人的報導感到吃驚恐懼,我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始想要投資,今天的我或許又會是一個 完全不同的我。因此,恐懼確實是一股驅使我們改變的動力。只是當我們面對恐懼時,我們要做的是承認自己的害怕與擔憂,並且找到合理可行的應對策略,而不是任由恐懼的情緒無限蔓延,甚至控制了我們的決策。

 

陷阱 2:貪求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說:「真正的貧窮之人並非擁有太少,而是貪心不足。」說到貪求、貪心、貪婪,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太過於貪心的人沒有好下場,在我們社會中對於貪心有著很強烈的批判性,如果看到有人被騙了,很多人的反應是「還不是因為他太貪心了!」貪心雖然確實會造成很多悲劇,但其實貪求之心人皆有之,「想要更多」也是人類很原始的欲望之一。適度的欲望可以推動我們去爭取、跳脫舒適圈、獲得進步,然而失控的欲望就會變成貪求。

 

提到貪求,我認為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是「管理欲望」,在期待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去壓抑和克制欲望。我自己的體悟是,我們的欲望應該比我們所擁有的多一點點就好,而多一點點的也絕對不只是金錢數字而已。舉例來說,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薪水不夠,那麼就讓自己對薪水的期待拉高10%,而這個 10% 也不一定要靠加薪來完成,可以靠著斜槓、小副業或投資來完成。

 

當寫到貪求這一段時,我在想自己應該不算是個貪心的人。不過,這不是事實,因為像我喜歡看書,所以常常買很多書,加上後來出版社常常寄書給我,所以我家堆了好多好多的書,其中當然有一些是收到之後根本沒有翻開過的。雖然表面上愛看書、多看書是好事,但其實當超出自己的容量時就會變成一種貪求,應該被好好管理。

 

也就是說,不只是金錢,而是當我們無法消化我們的欲望時,貪求就會產生。過度貪求可以說是一種失控,因為無止盡、不斷被放大的欲望永遠沒有被滿足的一天。過度貪求的人會有好的結局嗎?我能想到最好的結局大概是得到了一切卻失去了快樂。

 

陷阱 3:比較

 

「比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透過比較我們才 能得到基準值,有了基準值我們才有辦法確認自己的位置與優 勢。小華比小明高,老張跑得比老李快,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建構,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比較。

 

有一個關於幸福感與收入的研究非常有趣,叫做「相對收入理論」(relative income theory)。該理論指出人們的幸福感不僅取決於自身的收入水平,更取決於與周遭其他人的「相對性」。也就是說,如果周遭的人平均年薪 50萬,那麼年薪 80萬就可以感到快樂,但如果周遭的人年薪都是 100 萬,那麼此時同樣的 80 萬就會讓人感到不滿足。

 

然而與他人比較的情緒若是延伸到金錢決策中,恐怕是不明智的。看到同事買房子所以自己好像不買不行;鄰居的孩子念全美語幼稚園,心想自己的孩子可不能落後;朋友買股票賺了不少錢,我也趕快來學一下投資。這些基於比較而做出的決定不但很難被發現,更難被承認,然而以比較為出發點所做出的決策,可以說是為了別人,而非為了自己。短期來看可能沒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這樣,然而長期下來就會發現這些決定都與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非常遙遠。在育兒的路上,我也常常不小心會陷入比較,然而,當我發現比較情緒在作祟時,我會這麼問我自己:「為什麼我要費盡千辛萬苦去一個自己根本不想去的地方呢?」

 

陷阱 4:盲從

 

雖然金錢與安全感息息相關,但有趣的是,當人們不知道如何做決定,或是擔心做出錯誤決定時,就會誤以為只要相信專家或是跟隨多數人就不會犯錯,甚至有一種就算出錯了也會 有其他人一起掉下水的想法,寧願放棄決策主控權。這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或是「羊群效應」,而盲目跟隨的結果就是落入陷阱或是忽略長遠利益。這樣的現象不只在投資市場中屢 見不鮮,在消費行為上也同樣頻繁,跟風買股票、辦公室團購、排隊美食,甚至是漲價前的加油站,都可以看見可愛卻缺乏獨立思考的羊群。「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句老話點出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表面上的安全感可能包藏著巨 大陷阱。

 

在我看來,盲從不但代價很高也極不合理,明明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為什麼不願意深思熟慮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呢? 事實上,跟隨他人不但無法降低出錯的機率,還可能非常危險。若是真的不想犯錯、不想賠錢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此刻開始不論買什麼或投資什麼,都承諾為自己的每一個金錢決策負責。

 

陷阱 5:逃避

 

在諮詢時會發現有些同學買股票或基金賠錢了就放著不賣,我請他們去確認一下現值,卻遲遲沒有回應。不要說別人,我自己大學畢業時也曾經聽外婆的話買了幾檔股票,其中一檔就是中鋼。對股票市場有點了解的人大概知道,中鋼有好幾年的時間股價都是委靡不振,我的帳面損益也一直都是負的,那段時間我也完全沒有想過要面對和處理,總覺得沒賣就不算賠。這就是很典型的逃避心態,因為面對真相往往有些殘酷和不捨。

 

後來我發現,在財務上,如果當下還能夠選擇逃避的,真正處理起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嚴重,而且一旦開始處理,反而能將閒置資產轉換為更有效率的可用資源。而那些不容逃避 的,例如欠債被追討,雖然我自己還沒有遇過,但我在想恐怕是逃避也沒有用了。

 

陷阱 6:不甘心

 

不甘心在投資與賭局中是非常普遍常見的一種情緒,明明賠錢了卻依舊想扳回一城,做出超出能力的決定。不甘心的情緒來自於不認輸、不認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會有這樣的想法往往是因為把自我認同、自我價值和金錢綁在一起,認為自己輸掉的不是錢,而是自尊。其實,金錢是支持的工具,而非自我證明的勳章。不管是投資或是日常,犯錯與失敗都該是被允許、被接受的,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在每一次的經驗與教訓中得到成長與滋養。我很喜歡一句話—「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就會學到該學的。」這樣的想法幫助我在投資的路上一次次地修正與調整,雖然賠錢難免會痛,但不會因為不甘心而做出失控的行為。

 

當面對不甘心的情緒時,   我自己喜歡用「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沒辦法幫你累積資產或創造更高價值,為什麼還要留著它?」機會成本就是在選擇A 時會有被放棄的另一個選擇 B,B 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當我們能夠用機會成本來思考時,比較有機會從不甘心的糾結中 跳脫出來。有些時候機會成本存在的形式並不是金錢,也包括了時間、我們所付出的心力以及更好的選擇。

 

回到投資上,如果抱著應該被淘汰的股票不願停損時,不僅是帳面上的虧損,我們所承擔的也同時包含了機會成本與時間成本。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盤點致富

延伸閱讀

大立光、仁寶、明基材都跳進的16兆戰場 美甲黑馬、痘痘貼王…科技大廠瘋美妝!
大立光、仁寶、明基材都跳進的16兆戰場 美甲黑馬、痘痘貼王…科技大廠瘋美妝!

2023-09-20

「大家都說女人錢好賺」成踏入美妝產業機緣!這個理工男,如何闖出全台前3大美妝代理聯合國?
「大家都說女人錢好賺」成踏入美妝產業機緣!這個理工男,如何闖出全台前3大美妝代理聯合國?

2023-04-26

美妝面膜、健身器材、休閒零食,換腦袋迎疫情海嘯 疫中拚轉型他們這樣做
美妝面膜、健身器材、休閒零食,換腦袋迎疫情海嘯 疫中拚轉型他們這樣做

2021-07-21

美妝巨頭宣布大裁員!3000員工包袱款款走人 殘酷炒魷魚還有「它」:AI人才擠壓其他人職位
美妝巨頭宣布大裁員!3000員工包袱款款走人 殘酷炒魷魚還有「它」:AI人才擠壓其他人職位

2024-02-07

藥廠轉型〉全台唯一藥品級益生菌廠   打進美式賣場、日本美妝  生展靠製藥底子  躍保健品A咖
藥廠轉型〉全台唯一藥品級益生菌廠 打進美式賣場、日本美妝 生展靠製藥底子 躍保健品A咖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