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只是街友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每個人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透過最真實的人生,反思社會福利制度的缺漏之處。
文叔是派工站老班底,一週6、7項工作,他至少會參加3次。本該是步入退休的年紀,卻是文叔開始穩定邁入勞動市場的時機。他說自己喜歡有工作的感覺,工作讓他感覺重新融入社會,得到尊重和接受。
談起年輕時的故事,文叔語氣半是嘲諷半是怨。他老家在南部靠海的漁港邊,他國小畢業13歲就出來賺錢,在餐廳洗碗。「以前脾氣差,動不動就吵架。」還有次和人爭執,把機車騎進對方店鋪擋住去路,警察來了,文叔被抓回去做筆錄,以恐嚇罪被移送。最後判妨礙自由,關了2個月。
1980年臺灣風行以愛國彩券為基底而衍生的大家樂,業者為了促銷彩券花招盡出,最常見的像是「持尾」——只要買家手中票券的最後兩個號碼,與第一特獎末兩個數字相同,就能得獎。
30出頭的文叔跟上這股風潮,機會也在這時上門。「我拿80萬去賭,中了500多萬,扣掉本金,利潤400萬,當年一間房子只要120萬,你看400萬有多大。」
年輕時的文叔對未來還沒有太多規劃,一夕有了不勞而獲的豐收,正巧家裡附近的里長和人合夥開的一家砂石場想轉手,便問了文叔要不要接。文叔沒想太多,機會臨門,他順手抓了一把,一口答應。400萬這一桶金讓他轉身成了砂石場老闆。
他們在河道上盜採砂石,做無本生意,「當年一米砂要價500多元,一個月能挖十幾萬米。你看這錢來得多快。當老闆又只要出一張嘴,不用下去做,不流一滴汗,賺錢都不知道什麼叫辛苦。」
創業似乎是文叔這年紀的人共通的特點,和文叔年紀不相上下的老張哥,退伍後也和朋友一路打拚到自己開工程公司當老闆,落魄時也和文叔一樣,流浪到臺北車站。「當上班族賺不了錢啦。」老張哥瞇著眼笑:「我們那一代,創業很容易,進入的成本低,雖然風險一樣高,但是你賭一把,贏了,都是你的。年輕這一代就沒這種機會,創業成本高,而且很多位子早被占去,卡死了。」
砂石場發展迅速,曾有朋友問文叔要不要一起往南開拓疆土,他思忖家人朋友事業全在北部,換個地方從頭做起,有太多放不下。他婉拒了朋友,「結果人家現在事業還在,做得多好。哎呀,當年要是跟他去,現在可能都不一樣。人生不是沒給過我機會,但我就是錯過了。」
在砂石上賺到的錢,文叔轉投資到賭博電玩去,他的電動間開在西門町武昌街和漢口街的交叉口上,對面一家夜巴黎舞廳,現在只剩樓房梁柱,和一樓鐵捲門上的塗鴉;附近的日新威秀影城已歇業,看板停留在2020年上映的好萊塢動作片,一臉強悍的特工無聲地盯著來往行人。
彼時一個進口機臺200萬,最熱門的是賽馬遊戲,5隻馬在上頭,文叔邊說邊揮著手比劃,眼裡有電動機臺的霓虹。
他們的電動間和當年電玩大亨周人蔘打對臺,「他來問我要不要合作,我生意比他好,幹麼合作?各幹各的。」文叔一口回絕,後來電動間遭人檢舉,「店被抄了。」
倒是對手周人蔘,數十家電動間總能躲過查緝,多年後才知周人蔘買通不少警局和檢察官,因此能坐擁電動帝國版圖卻與檢警相安無事。1996年周人蔘行賄案爆發後,涉案檢警近40人,成為臺灣史上最大貪瀆弊案。
熱錢氾濫的年代,「我不誇張,一個月賺50萬。」文叔帶著江湖口氣說他當年買了上百萬的滿天星勞力士,有次去高雄找朋友喝酒,喝醉被載到山上搶了身上現金和錶。他也曾買了九兩重的金項鍊,「跟油條一樣粗,約會時就戴。戴久脖子也會不舒服。」
事業風光的那幾年,盜採砂石之處正釀起一樁抗爭。為了興建二重疏洪道,當時的省政府強制拆除五股鄉(現改名五股區)洲後村,引發居住在當地逾兩百年的村民起而抗爭。
在尚未解嚴的年代,這場抗爭吸引大批媒體關注,時任總統的蔣經國拍板緩拆,在蘆洲規劃灰窯重劃區,以每人50坪土地的交換條件將村民遷往蘆洲,洲後村從此在地圖上無蹤。
隨著二重疏洪道竣工,工作平臺船無法隨意進入河道,砂石場漸漸做不下去,能變賣的全變賣了,現金周轉不來,矗立在空地上的機器伸長了細瘦的手臂如鬼魅亂舞,讓文叔心裡發毛。
風光的日子翻過一頁只剩荒涼,他曾爬上破碎機望著下方的黑洞,準備縱身跳落,但三個孩子都還不足十歲。文叔掰了掰手指。「想到小孩沒人養,我就下來了。」
沒了生意,文叔吃老本度日,手頭的現金花得差不多後,文叔走到臺北車站待了下來,從零開始學習怎麼過日子,把作息調整成與車站同步。
無家者的一日,有太多獨處的時光,可最難相處的就是自己,文叔在街上蹓躂時腦子裡總會亂想,想著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副模樣,文叔瞪大眼,神情難得嚴肅地盯著我:「像是要發瘋。」
在臺北車站的北側睡了兩年,有天文叔碰到認識的老朋友。以前當老闆風風光光,現在在街頭流浪,文叔說他不知道怎麼面對昔日友人,「趕快搬到西側去睡了,免得又碰到。」
「人會變成怎樣都是自己造成的,我現在都在反省我自己。以前要是知道,錢就不會亂花,會好好規劃儲蓄。」文叔瞇眼苦笑。
作者簡介_呂苡榕
《鏡週刊》文化組記者。曾任《台灣立報》、《新新聞》、端傳媒和《今周刊》記者,關注社政、環境和勞工等議題。二〇二〇年報導高齡經濟弱勢者的租屋困境議題,開始關心臺灣超高齡社會降臨後,伴隨而來的老齡貧窮問題。
本文摘自鏡文學《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