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談到「金融」兩字,有些人或許產生負面解讀,但經濟學家米希爾.德賽認為,只要掌握金融原則,就能在婚姻、人際關係、工作等層面過得更好。
「對金融的負面印象從人性而來!」財經作家雷浩斯直指不論東西方都是如此,好比東方文化談社會階級,由高到低是士、農、工、商,顯見對商業的負面觀感;與此同時,人又對金錢有明顯的渴望,因此過年時逢人就說「恭喜發財」,是「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結。
在聖經中有一個寓言,上帝交給三個僕人不等的金額,其他兩人都有所獲,唯有第三個僕人將錢埋進土裡,原封不動交還,於是上帝責罵他:「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雷浩斯從「生物學」角度解讀金融,他表示,金錢指的是才華。遠古時期,人運用才華種植、打獵,獲得生存機會;現代人則透過工作或其他管道賺取報酬,運用得越透徹,就越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同時更有能力控管風險,將生存能力最大化。因此金融背後雖然有時罪惡,但若運用得當,卻是人賴以生存的工具。
雷浩斯認為,學會投資是一項利器,值得花費逾20年時間鑽研,更有甚者可賺取超額報酬。所謂「超額報酬」是賺得比大盤漲幅更高,但他提醒,可持續性賺取超額報酬是實力,但短期獲得是運氣,「金融市場壞運比好運多!」用好運賺得的,也會因為壞運吐回。
雷浩斯解釋,大盤報酬來自上市櫃公司獲利的加總,股票市場則會對此產生反應,樂觀時上漲,反之下跌。可透過市場賺取超額報酬的投資人,會重複操作篩選好公司,並在市場悲觀時低價進場、樂觀時獲利了結,因此平常要做的功課,第一是明確定義何為好公司,第二是透過工具縮短篩選時間,第三則是要有充分了解,才可在好公司跌價時大膽買進。
而投資人熟知的警語中寫道:「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雷浩斯認為,只要確認好公司體質不變,帳上虧損都只是過程,投資最大的風險其實來自於兩件事:一是沒有知識,二是沒有經驗。除了鑽研豐富知識外,他建議可藉由小額投資增加經驗,對風險的掌握程度越高,就越能提升自身價值。
從人生宏觀角度來說,風險無所不在,因此《金融的智慧》書中,作者米希爾.德賽認為每個人都應將自己當作一家保險公司,正確了解風險,才會知道如何規避。雷浩斯舉例,大家可自問有沒有經常性記帳?是否有家庭資產負債表?淨資產每一年是否有增加?緊急預備金是否足夠?做足一萬分的準備,才得以在「萬一」風險來臨時因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金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