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現在最夯的就是XX概念股,一定飆!」
「真的?趕快來搶個幾張,搞不好可以撈一筆!」
每次多頭行情都會出現不同的熱門題材,吸引大眾追捧,這些吸睛的內容多是「XX需求將暴增!」、「XX供給會大幅減少」、「XX改變人類生活」,聽了讓人熱血沸騰,股價似乎隨時會暴衝。
事實上,如果早點買進這些「概念股」也適時出場,的確會有獲利。傷腦筋的是,大多數人在股價剛開始漲通常都沒信心不敢買,等到大漲一段後忍不住才進場,甚至是多頭結束進入空頭才「逢低承接」,結果低完還有更低!
追高熱門股慘套牢 合一、陽明、緯創是經典案例
以下舉三個近年的「夯股」供參考。
如附圖一,合一是研究發展新藥的公司,2020年3月疫情擴散股市重挫,其股價一度跌至19.4元,隨後,資金因口罩缺貨、疫苗研發等訊息湧向生技醫療族群,合一因談成國內生技業最大授權案以及糖尿病新藥期中分析結果正向,股價一飛沖天,7月最高漲至476.5元,轟動市場。
然而,漲多就是利空,投資人開始關注權利金認列、新藥研發過程漫長等問題,將注意力移轉至其他族群,合一進入跌勢,2021年2月股價觸及177元,2022年出現本波回檔最低價155.5元,跌幅一度達67.37%!
如附圖二,陽明為國內重量級貨櫃航運企業,2020年3月股價一度跌至4.72元,爾後因全球供應鏈混亂,出現塞港、塞船等現象,部分廠商如科技業,為因應諸多民眾必須在家工作的突發需求下急單,甚至於重複下單,運輸需求暴增,運價急漲,陽明出現歷史天價234.5元。
隨著疫情緩解,供應鏈亂象告一段落,民眾生活回到常軌,需求轉向消費服務等產業,品牌廠商開始消化庫存減單砍單,運價轉為節節下滑,陽明股價於2023年8月創本波回檔最低的41.1元,跌幅達82.47%。
如附圖三,緯創為資訊科技製造大廠,名列「電子五哥」之一,在2022年科技業打庫存聲中,股價跌到23.1元的低價再逐漸墊高底部,5月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公布財報與財測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投資者追逐緯創等輝達概念股,7月份最高漲到161.5元。
但是,ChatGPT帶動的生成式AI熱潮固然使得法人對緯創提高估值,股價短期倍數飆升仍遠超過基本面的成長,大股東開始賣股變現,長期籌碼鬆動,國際股市也進入修正,緯創股價於10月觸及87.7元,三個月跌幅達45.7%。
看看近幾年紅極一時的「元宇宙概念股」、「超導體」、「NFT(非同質化代幣)」、「鋼鐵人」、「口罩防疫」、「國防軍工」等概念股,幾乎都是竄起又散落,顯示出熱門股大漲大跌的特性。
投資人沒有控制風險 就會面臨最大風險
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要買熱門股?
這是矯枉過正,因噎廢食。
事實上,很多人一開始操作這種人氣股是會賺錢的,因此常常出掉又買回來,二度甚至於三度來回操作。所以,問題不是出在買熱門股,如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很可能會錯失不少賺錢的機會。
問題是在於,投資人沒有訂定出場的機制,只是隨著行情波動或心情起伏而操作,也可能是訂了出場原則卻沒有嚴格執行。
換言之,沒有控制風險,就是最大風險。
進場前,就訂下投資計畫和應變措施,才能幫助我們長期立足在金融市場,以下提供三個操作熱門題材股的方式,供大家參考:
1.保持學習和適應
牛市和熊市總是輪番上陣,股市每年都會有幾次大幅漲跌,即使是空頭市場也會有反彈,盤勢低迷時,持續從正常管道如知名財經媒體(小心保證獲利的詐騙群組)吸收新的資訊,以把握投資機會。
2.避免情緒化決策
當關注到某個有機會上漲的族群後,充分收集資訊並合理分析,評估是否還有上漲的空間,以及適合買進的價位,操作時保持平心靜氣,避免被喧囂環境或個股氣勢影響。
3.嚴格管理風險
每次進場都設立停利(損)點,當盤勢或個股表現不如預期觸發機制,就必須嚴格執行,這不但將個人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也保持下一次進場的資金彈性。
最後,再看看三個附圖,可以發現,當股票爆出大量收黑時就得提高警覺,如果經常如此可考慮減碼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