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圖片僅示意

2023-10-25 16:56

母親得了失智症後妻子離開,工作也沒了的50多歲男性。自稱為「長照機器人」。

 

我們接著採訪的是在節目中沒有隱藏名字和長相,直接登場的長谷川隆志先生。51歲的長谷川先生,照顧失智症母親已邁入第11個年頭。在問卷中,他這樣寫道:「對於沒有盡頭的狀況感到絕望,愈是思考自己的將來,絕望感就愈重,我也會想著和媽媽一起去死或者自殺。」

 

5月下旬的某個下午,我們在咖啡店中見到了長谷川先生。他穿著藍色POLO衫和棉褲,雖然50幾歲了但看起來很年輕。長谷川先生懇切地訴說了他人生到目前為止的經歷。「我照顧老媽已經超過10年了,和社會的關係也變得疏遠……好久沒和人說話了,如果話說得不好還請見諒。」

 

「因為長照失去妻子」

 

在全職照護前,長谷川先生在不動產公司擔任銷售大樓的業務,雖然公司不大,但是營業部門的工作內容卻很充實。「我會去小酒吧跟女生閒聊,現在想來那是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結婚後,他們夫妻兩人的生活也很順遂。母親則因為丈夫早逝所以一個人住。長谷川先生38歲的時候,開始感覺到母親的樣子不太對勁,她變得相當健忘,長谷川先生因為擔心她會忘記關火,所以覺得不能再讓她一個人住。身為獨子的長谷川先生決定與母親同住,於是加上妻子開始了3人生活。只是他一樣忙於工作,照護就全部丟給妻子,但妻子也有工作要做,她的負擔變得相當沉重。

 

母親會抓住妻子重複相同的話語無數次,漸漸地妻子感到疲憊不堪。「太太發出了好幾次求救訊號,但我卻都視而不見。雖然說我工作很忙,但我明明就注意到了,卻還是置之不理。」開始同住的兩年後,妻子提出離婚。雖然妻子沒有明確告知理由,但長谷川先生很後悔將照護的負擔強加給妻子。

 

延伸閱讀: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我變成長照機器人了」

 

長谷川先生不得不獨自一人照顧母親。

 

他決定辭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媽媽,但他並不是因為要照護而被辭退,也不是因為蠟燭兩頭燒,煩惱到最後才離職,他當時是以很隨意的心態辭職,對此長谷川先生也很後悔。「我對於失智症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如今想起來,我真的太小看失智症了,我只想說我要來治好我媽。」

 

長谷川先生當初認為,只要讓大腦活化就能治療失智症,於是他買塗鴉繪本、想教媽媽使用手機,只要是自己想得到的方法,他都會嘗試看看。

 

但是母親的失智症卻持續惡化,不僅如此,他和無法認知到自己罹患失智症的母親一再地起衝突。

 

「如今想起來,我用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媽媽,或許傷了媽媽的自尊心吧。」他也不清楚什麼長照保險制度,他深信這些全部都是身為長男的自己得做的事,所以也沒想過要去公所諮詢。

 

某天,母親從銀行提領出一個月的生活費20萬日圓後,錢包就掉了。因為長谷川先生已經辭職,所以生活費全靠母親的年金。臉色鐵青的長谷川先生焦急地四處尋找錢包,最後終於找到了錢包,但裡頭的現金已經全部被抽走了。「裡面有健保卡,所以對方一定知道這是高齡女性掉的錢包。儘管如此,他還是把現金拿走了,那時我接觸到人類的惡意,感到全身無力。」

 

問題相繼發生。當時母親還能騎自行車,但是她會忘了將自行車騎回家,每次都是長谷川先生去找,所以他責備母親的次數也增加了,親子關係變得岌岌可危。長谷川先生沒辦法跟別人商量,他就好像活在一個看不到出口的世界裡。

 

不過他也曾有能跟別人討論的機會。那時,民生委員偶然來家裡拜訪,長谷川先生已經精疲力盡,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向對方求助。「民生委員看到我的臉,就說『啊,抱歉打擾了』,馬上就回去了。我想他可能覺得,這家的兒子在,所以沒問題,或是覺得兩個人一起住所以沒問題吧。但是我已經到了極限。我想即使內心已經到了極限,只看臉色還是不會知道的。」

 

如今回顧起來,那時是長照最痛苦的時期。「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一直在痛苦掙扎。我以為我能回到原來的狀態,但卻回不去,生活難以預料。說起我最痛苦的時期,我什麼都做不了。如果是那個時候的我,即使收到問卷,我想我也不會回答,我那時的精神狀態根本沒辦法接受採訪什麼的。」

 

但窮途末路的長照,卻以意外的形式迎來轉機。母親因為腦中風倒下,被送至醫院。

 

治療的醫生對於長谷川先生沒有使用長照服務感到驚訝,勸他去公所接受照護認定。母親認定的結果是「需要照護等級2」,開始一週會在白天去日間照顧中心3次。自從開始利用長照服務後,長谷川先生的負擔減輕了,心境上也才慢慢地有了餘裕。

 

他也有了空間能冷靜地思考關於生活的事,他們搬到房租便宜、位於郊外的公營住宅,這樣房租的負擔就少了一半。雖然仍只是勉勉強強能生活,但也是一點一滴在改善。

 

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辦法恢復成像以前一樣的生活。他也想過要善用母親去日間照顧中心的時間,拿個照顧服務資格回來。但是如果去照顧服務學校上課,就無法在日間照顧結束前趕回家,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他也曾和照顧管理專員討論再就業的事情,但是對方感覺沒有想聽他說這個。「這也是當然的,他們的工作內容不包含幫我找工作。」

 

延伸閱讀: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長谷川先生說,如今的他是扼殺自己的感情在活著。「在長照開始之前的自己,已經死了。我是這麼想的。」

 

在剛開始照護時,他會因為想恢復以前的生活而不斷掙扎,疲憊不堪。如今他覺悟到已經回不去了,於是決定扼殺感情,什麼都不要思考。「我變成長照機器人了。」因為只要這樣想的話,他就能夠接受現在的生活。

 

在咖啡店包廂的採訪長達兩個半小時,午後的陽光隨時間慢慢傾斜,但即使夕陽的光線照射進來,長谷川先生仍滔滔不絕。

 

我們想要用電視傳達這個人所說的話,但是當我們試探性地詢問他是否能錄影採訪時,卻被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我連稅都沒好好繳,這樣的人還要上電視發言實在太狂妄了,我做不到。我想我同學也會看到,我也不想讓他們看到我現在悲慘的模樣。」

 

我們能理解這份心情,甚至感受到痛楚。要回家時,他說「抱歉,我說了好久」,然後很有禮貌地低頭致意,長谷川先生的樣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沒辦法放棄採訪長谷川先生,於是我們再一次用簡訊詢問他是否能接受採訪,他的回覆非常慎重:「昨日承蒙您特地前來,為我撥出寶貴的時間,真的非常感謝。僅是您願意傾聽像我這種邊緣人的胡話,我就已經很感恩了。請再給我一點時間。」

 

他不想被同學知道自己悲慘的模樣。但另一方面,他已經等同是和俗世隔絕的人了,所以接受採訪也沒差吧,有時他也會表露出這種隨便都好的心情。後來,我們又打了好幾次電話拜託他,最終他接受了採訪。

 

一度拋棄母親

 

2016年6月,我們決定將採訪時間訂在母親去日間照顧中心的空檔。直到現在,母親仍然沒有認知到自己得了失智症,所以在這樣的母親面前是沒辦法進行採訪的。

 

長谷川先生的住家位於屋齡有50年的公營集合住宅社區裡,他與母親兩人住在1LDK(一臥一廳一廚房)大小的房子內,客餐廳同時也是母親的寢室,母親的床就放在客餐廳的一個角落。就在這個房間裡,長谷川先生每天辛苦地從事照護工作,我們的採訪也從這裡開始。

 

「最辛苦的是沒有自由。感覺就像是手腳被鐵鍊鎖住,身處在牢獄之中,真的令人難以忍受。」長谷川先生向我們講述了至今為止,他沒有對任何人講過的事情。

 

5年前,母親因腦中風倒下失去意識,長谷川先生看著眼前屈膝倒在走廊的母親,卻猶豫著要不要叫救護車。「我就是呆呆地看著。放著不管,老媽死了,長照結束,就終於能夠自由了。所以我才會那樣做。」

 

我們一開始以為,走到照顧殺人地步的人,以及沒有這樣做的人之間,一定隔著一條界線。但愈是深入採訪,我們就愈發不知道那條界線究竟在哪裡。後來,我們實際的感覺是,原來沒有明確的界線。事件的當事人,也是要嘗試越過了那條線之後,才會意識到自己原來被逼到了這個地步。

 

採訪長達一個半小時。但即使到了尾聲,我們仍然煩惱著應不應該詢問長谷川先生某個問題。「當你看到照顧殺人的案件,你有什麼感覺呢?」

 

長谷川先生正拚命做著讓他快喘不過氣來的照護工作,在他的眼中,那些越過界線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

 

但是,對於現在正在照護中、情緒痛苦的人而言,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可以的嗎?雖然我們很猶豫,但還是打算結束採訪。此時,至今為止一言不發,只是盯著觀景窗的攝影師,卻突然出聲詢問:「你想對那些犯下照顧殺人案的人說些什麼嗎?」

 

長谷川先生默不作聲。10秒、20秒……然後,他終於開口了:「我想對他們說:『啊,照護終於結束了,辛苦了。』雖然說『辛苦了』可能有些失禮,但是也不能說『太好了』,可是我又都已經說『結束了』。之後他們必須要贖罪,也必須坐牢什麼的,但比起那些,最重要的是我想先說聲:『啊,照護結束了喔,真的結束了。』」

 

這是唯有經歷過種種照護辛勞的人才說得出口,來自深淵底部的話語。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_NHK特別採訪小組(NHKスペシャル取材班)

日本放送協會(NHK)紀錄片節目《NHK特別節目》(NHKスペシャル)的製播團隊之一。「照顧殺人採訪小組」(介護殺人取材班)於2015年秋天成立,小組成員與NHK全國各局處負責相關案件的記者合作,整理出2010~2015年NHK報導過的照護殺人案,直接採訪了為照護高齡者所苦、最終演變成殺害家人的當事者,追尋他們跨越那條界線的原因。

本文摘自游擊文化出版《我殺了我的家人

 

客戶兩千多家

拼出最有利訂單組合

 

胡連今年前九月營收六○.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兩成,公司預估全年營收挑戰八十億元新高。至於獲利,上半年稅後純益六.二億元,較去年同期猛增一.一倍,當中雖然包含了近一.五億元業外收益,但即使只看本業的營業利益,仍比去年成長四三%。「胡連最厲害的,是在高度競爭的市場裡,不靠拉低價格仍能找到立足之地。」國內某連接器業者如此表示。

 

胡連長期以來毛利率均維持在三成左右,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推升到三三%。背後有著公司一路堅持「巨量分散客戶」的謀略,而面對中國近年過度競爭的壓力,胡連也已提早布局,著手產品整合、提高單價的新戰略。

 

先看「巨量分散客戶」的謀略。攤開去年年報,十大主要客戶沒有任何一家占胡連全年銷售額的一○%以上。雖然截至今年九月,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比高達七七%,但今年上半年,就連全球電動車銷售之王比亞迪,占胡連銷售額也僅九.六%,長安汽車約六.二%,比率稍高的吉利是十一.四%。

 

這並非中國汽車大廠下單保守,而是胡連的客戶總數已達驚人的二五○○家之多。張子傑坦言,廣泛抓取客戶,就是胡連的策略之一;過往,公司對客戶就是「不分等級,一視同仁」,而今即使已站穩腳步,也毫不排斥「小單客戶」,能接就接。

 

「賺錢之餘,還能分散風險。」對此策略,張子傑先從「防禦力」解釋,「如果某客戶占我們的營收兩成以上,對方一旦開口要求降價,假使我們不同意,就等於必須放棄一大塊市場。」接著他從「攻擊力」說明,當客戶夠多,胡連也能從利潤空間、未來潛力等角度評估,適度選擇,拼出對公司長期發展最有利的訂單組合。

 

線束結合控制器

線束結合控制器(攝影/陳睿緯)

 

 

線束結合控制器出貨

朝一階供應商前進

 

但光是做到分散客源還不夠,隨著中國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早在二○二一年年報,胡連就把「電子大廠與中國地區性小廠加入競爭」列為未來威脅,當時年報中載明的應對方法,是「建構線束開發、生產團隊,以及高頻、高壓零件開發能量」。胡連內部解釋,雖然做連接器的廠商只會愈來愈多,但能做垂直整合、一條龍服務的廠商很少,這就是胡連未來的突圍關鍵。

 

去年,胡連併購汽車零件廠上河工業,便是為了接手其線束廠,擴大胡連產能,朝垂直整合邁出一大步。

 

汽車零組件的產業生態中,胡連所屬的連接器廠被歸類在二階(Tier 2) 供應商角色,而線束廠則是一階(Tier 1)供應商。過往,胡連是將連接器端子出貨給一階供應商客戶製成線束成品,接著才交貨給車廠,近兩年則逐漸改變銷售模式,以「線束結合控制器」的模式打包出貨,朝著晉升至「一階」的方向前進。

 

  • Tier 1 :在汽車供應鏈中,Tier 1具備話語權,可直接面對車廠,偕同開發設計,關係緊密,並將所需零組件發包給Tier 2生產;Tier 3則是零組件的原料提供者。

 

業界分析,躋身一階供應商就能掌握更多「制定規格」的話語權,也有機會取得更有利的訂價權,從而確保、甚至拉高產品毛利率。而相對於業界看法,張子雄對垂直整合的效益仍然先從「防禦」角度出發,「綁在一起販售,不是只做單個連接器的生意,也就不容易被客戶汰換掉啦!」他說。

 

胡連新的打包銷售模式,已取得美國鏟雪車、歐洲比雅久機車線束訂單,另外也已有中國汽車自主品牌表達興趣。而線束產品占整體營收比率,也有望從今年的六%到明年突破一成。

 

不過,即使對激烈競爭態勢有所準備,在同業眼中,高度仰賴中國市場的胡連,仍須積極開拓其他地區市場,才能進一步淡化中國車市波動對公司的業績影響。對於一路用心維繫利潤空間的張子雄來說,這部分,或許就是下一步必須積極建立的「防禦工事」。

 

胡連精密

延伸閱讀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2023-11-01

「我覺得哥嫂都沒好好照顧失智的爸爸...」醫師勸長照裡不同居的家人們:照顧不是出錢的人最大
「我覺得哥嫂都沒好好照顧失智的爸爸...」醫師勸長照裡不同居的家人們:照顧不是出錢的人最大

2023-09-06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2023-07-14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子女月花9萬將78歲母送高檔安養院,沒想長照12年燒光積蓄母親還沒走「原以為反正孝敬也沒幾年了」
子女月花9萬將78歲母送高檔安養院,沒想長照12年燒光積蓄母親還沒走「原以為反正孝敬也沒幾年了」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