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孩、有負債會拖累財務健康?「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打破以上迷思,發現擁有小孩的父母可更有計畫地分配財務;懂得「理債」的人,同樣也能維持財務健康。
平均五十九分,這是國泰世華銀行日前針對兩萬名國人進行「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的結論。這個分數,雖然不到定義上的「良好」程度,但也已堪稱「財務健康普通」;而從這份調查中,國泰世華銀行團隊也意外發現,許多長期存在於國人心中的理財迷思,以結果來看,其實並非屬實。
迷思一:養兒育女會拖累財務健康?
現在許多人不敢生小孩,就是害怕經濟上無法負擔。不過這份調查的結果卻顯示,收入相同的族群,有子女者在財務健康狀態的表現,與無子女者之間其實並無明顯差異,甚至部分無子女的分數略低於有子女的族群,顯示子女的養育並非影響財務健康的關鍵。
然而,生養小孩必須投入較多的花費,且占據更多時間成本,降低收入增加的機會,為什麼還是有不少人可以保持財務健康良好狀態?
國泰世華分析,若細究有子女者保持財務健康的方式,發現除了維持良好的收支控制及儲蓄外,在投資理財與金融素養上,本調查發現,多數有子女之受訪者,對於了解金融市場及參與投資的意願,均較無子女的受訪者高,且普遍具備較豐富的金融知識。
進一步延伸,這群「為母為父則強」的族群,甚至能結合自身財務管理知識,藉由開戶或零用錢制度,教育下一代正確金錢觀,讓子女從小就能了解記帳、儲蓄及開源節流等基礎財務知識,逐步培養良好的金融素養。
國泰世華銀行資深副總經理胡醒賢解釋,民眾往往在有了房貸、家庭後,一改過去短視近利,「被迫覺醒」開始思考未來,更計畫性地分配財務,也因此提升財務健康程度。「但,最好不要被迫覺醒,要有意識地從現在開始。」他提醒,四十五至四十九歲因為自身資產累積,加上人生階段改變,面臨子女教養、父母照護、購屋置產及退休準備等多重壓力,被迫縝密構思以支應中長期的財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