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問題恐擴散全球,政府政策將成關鍵
中國經濟近來負面消息頻傳。號稱「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園驚傳債務違約並啟動債務重組,讓市場擔心是否將比兩年前的恆大爆雷衝擊更大;七月經濟數據迅速轉弱,各大機構紛紛下調對中國全年GDP的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青年失業率在突破二〇%後,政府蓋牌停止公布新資訊。
有趣的是,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似乎正面臨通縮的陰霾,但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反而處在通膨的衝擊中,呈現完全相反的對比。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斷言,中國經濟所遭遇的逆風,僅是一場限於內部的茶壺風暴呢?
中國經濟最大問題:消費低迷
若想理解中國經濟問題是否將向外擴散,我們首先要釐清的是:中國經濟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中國經濟在第三季突然失速,確實跌破許多機構的眼鏡,例如惠譽原本預測中國二〇二三年GDP為五.六%,近期調降為四.八%。追根究柢,最大的原因恐怕是中國消費低迷。中國歷經兩年的封城,如今終於全面解封,原本市場預期中國將會迎來與歐美一樣的報復性消費狂潮,沒想到卻熄火了(見圖一)。
消費疲軟,可以說是眾多經濟問題中數一數二的難題。消費不足將導致企業營運不良,而企業營運不良則會導致招募員工減少、失業率上升,而失業率上升又會進一步弱化消費,形成一個負向螺旋。
全球供應鏈重組,海外投資撤離
中國消費不振,除了直接影響企業,更會間接影響全球製造業。這是因為,中國除了是製造業大國以外,同時更是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今年以來全球製造業的疲軟,有一部份原因就是中國消費不振所導致的結果。
更雪上加霜的是,疫情導致中國加速結束人口紅利,同時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這就讓許多在中國投資的外商決心撤離(見圖二),全球供應鏈進入重組的新階段。這些外移的企業帶走了資金、訂單以及工作機會,讓中國無法順利用過去二十年「吸引外資、刺激出口」這套勝利方程式來解決消費端的問題。甚至,與中國經濟連結緊密的台商,也都正在降低對中國的投資。
結語:中國經濟恐拖累全球,未來經濟風向將成各國焦點
除了實體經濟的影響外,中國與全球金融市場的連結更是緊密。例如碧桂園的債務違約之所以成為國際金融頭條,正是因為,碧桂園的債務遍及各國,許多金融機構都可能直接或者間接持有這些可能倒帳的企業債。中國眾多海外發債的企業中,碧桂園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如果中國經濟持續惡化,不只是可能透過實體經濟影響全球,更可能會成為區域甚至全球金融危機的起點。
不過,這畢竟還只是「可能」。中國過去並非沒有遭遇過經濟危機,但都能透過強而有力的政府政策順利拆彈。如今消費雖然降溫,但國民儲蓄率仍高達四六.二%(見圖三),顯示民眾不是沒錢消費,而是信心不足,同樣的,企業面對景氣下滑,不僅撙節支出,貸款需求也大幅降低,在在都顯現了大環境的保守氛圍。
中國當局為了搶救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陸續推出「認房不認貸」、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等一系列振興措施,國家發改委更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統籌發展民營經濟工作,提振信心的政策宣示意味濃厚。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曾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能否成功攔下中國經濟下行這隻「灰犀牛」,除了看第四季是否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方案,還得要觀察官方的具體行動,能不能有效的提振民眾和企業的信心。
延伸閱讀: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自2014年起,連續10年為今周刊讀者解析投資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