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篇國外的文章,提到如果每一代iPhone手機推出時,你都買一支,總共會花1.7萬元美金,但是如果你在那時,把買手機的錢拿去買Apple的股票,現在總值會達到3.67億美元。
對於他計算出來的金額,我持保留的態度,差距應該不會如此巨大,但他提出的論點,卻值得大家思考。
所有的花費不外乎兩種結果,一種是「支出」,花掉之後就沒了,另一種是「資產」,可以靠它繼續賺錢。買手機就是前者,買股票就是後者。
不過,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不能說它「花掉之後就沒了」,而且它幾乎對所有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營生工具,但有必要每一代的iPhone手機都要換嗎?
平日很多看來金額不高的「支出」,反而才是應該檢討的重點,例如手搖飲料、咖啡、香菸等等。每100元的支出,拿去買每年都有穩定股息殖利率的股票,例如至少6%的0056,每年就能多出6元的股息。如果你每個月可省下花在這些項目的支出5000元,一年就會多3600元的股息。省越多,賺越多。
買iPhone是「需要」,但每一代推出,都要換新機,就成了「想要」。如果每3~5代才換一次,至少省下10支iPhone,拿來買Apple,你賺到的錢,可以買更多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請記住,每一筆花費,都該想它是「支出」,還是「資產」?它是「需要」,還是「想要」?你就能用投資收益來加速累積你的財富。
下一個問題,省下的錢該投資什麼呢?我們看到Apple股價一路走高,當然說要買它啊!但當年它的股價一度只剩1美元,誰會這麼有眼光去買它呢?連股神巴菲特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買。
如果你把省下來的錢,在當年拿去買宏達電的股票,現在可能欲哭無淚,甚至還情願去買宏達電的手機,至少還能使用,也至少不會賠那麼多錢。但當年它可是被譽為「台灣之光」,怎料到成了如今的光景?
投資個股,千萬不要期待你買到的是Apple,但要祈禱千萬不要買到宏達電。
換句話說,投資標的決定你的投資成敗。那就來買「護國神山」台積電吧!
曾有投資達人在去年初預測台積電的股價會站上1000元,結果害很多人買在600元以上。今年迄今最高價為594元,連600元都還沒站上。
就算它的股價像Apple一樣長期持續向上,還是有可能出現突發利空,來考驗你長期持股的信心。例如9月18日,台積電居然一天跌了18元,跌幅超過3%,因為市場傳言它要求供應商延遲交貨,代表它對未來的看法偏向保守。
有任何投資人事先知道這件事嗎?一定有!這就是「內線」,現在終於了解為什麼它從最高價594元回檔的幅度遠大於當時的大盤。
有任何投資人透過自己努力的研究,能夠預判這個不利股價的發展嗎?我想應該是沒有。
有一派的投資人並不在乎公司的經營能力,也就是不想花時間去研究個股的基本面,而是希望透過各種技術線型來找出低買高賣的區間來賺價差,但股市有一句知名的諺語「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意即你能掌握別人還不知道的消息,才有可能在這支個股上賺到錢。
當然有人不靠內線,光靠研究,也是有可能賺到錢,但絕對是少數。大部分的投資人最常做的事,就是到處打聽明牌,一來可能是專家研究的結果,二來可能誤以為這就是內線。但你有幾次是因為明牌而賺到錢?還是其實從來都沒有賺過錢。
如果你沒有任何企業的內線,或是沒有任何研究個股的能力,就請投資「無須選股、複製大盤、風險分散」的市值型ETF,如0050、006208,或是以高股息殖利率為訴求的高股息型ETF,如0056、00878。
買這種ETF,就不會發生買錯個股的遺憾,雖然它無法像買到Apple賺那麼多,但至少不會像買到宏達電賠那麼多。
買這種ETF,就不會焦慮自己選的標的對不對。如果你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來投資,更不會在進場時機上猶豫不決。
努力省下不必要的「支出」,然後找到有穩定配息,或具未來成長性的標的,作為你累積財富的「資產」,這樣你離財富自由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了。
樂活大叔施昇輝最新力作《小資向錢衝》,專為小資族所寫,希望能為大家拆解最常見的6大投資難題。
只要觀念正確,投資一點都不難。不投資,就會被飛漲的物價擊倒,永遠沒有財富自由的一天,但也要記得穩穩賺、慢慢賺,才能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