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的眼光、細緻入微的觀察、輕鬆詼諧的文筆,將讀者帶回到美國資本市場的「沸騰年代」,重溫那個時代的躁動與不安。
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曾請他的子弟兵,把自己想成市場先生的合夥人。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告訴你,他認為什麼企業有價值。有些日子,市場先生覺得非常樂觀,願意對你的企業報出比價值更高的價格;有些日子,他非常沮喪,只想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賣給你他的股份。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知道企業的真正價值。
「班是對的,」華倫.巴菲特說。「市場是躁鬱症患者。這就是為什麼你不能照它的價格買賣,你得照你想要的價格買賣。」待在華倫身邊一陣子後,你會開始對企業有感覺,而不是對股價波動有感覺。
親赴現場 確認市占率
我們在奧馬哈一條大街上開車,經過一家大型家具店。在這則故事中,我以字母取代數字,因為數字我不記得了。「看見那家店了嗎?」華倫說。「那是真正的好企業。有a平方英尺樓板面積,年營業額是b,庫存只有c,資本周轉率為d。」
「那你怎麼不買?」
「那是未上市的私人企業。」華倫說。
「喔!」我說。
「某天我會買吧,」華倫說。「有朝一日。」
「那是好企業」這句話,我聽過許多次,總是用來講管理扎實、有安全利基、資本豐厚和有可觀投報率的企業。有時是芝加哥的「民族銀行」,四、五萬個忠實存款戶,搬走後依然開好幾英里的車上門光顧;有時是田納西州或伊利諾州,賺取了報酬率非常值得尊敬的銀行。
有個例子恰好能說明股價被低估的概念。一九六○年代初期,美國運通參與了某些沙拉油的抵押融資,事後證明這些沙拉油根本不存在。許多機構遭到重擊,多家參與其中的華爾街商品部門破產。美國運通的價格從六三年的高點六十二.三七五美元,跌到了三十五美元。
「美國運通——這名字只是個很棒的特許經營權。」華倫說。他走進奧馬哈的羅斯牛排館,坐在一位收銀員後面,看晚餐後會出現多少美國運通的帳單。他巡視奧馬哈的銀行,去看醜聞是否足以影響信心,打擊美國運通旅行支票的銷售。「美國運通在全美旅行支票的市占率是八○%,而且沒有東西能撼動這個市占率。」華倫在美國運通最黑暗的時刻買進,而且合夥公司一度持有五%的股份。接下來五年,這檔股票從三十五美元漲到一八九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