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偏財運,從小到老從沒中過獎,理財績效只能算普通,而且普通還是指40歲以後,40歲以前更精確說法是「慘不忍睹」,其中包括參加股友社(股票老師代操作)、買賣基金、買賣房產和最具戲劇性的投資鴻源集團......
誤踩「鴻源吸金」詐騙陷阱,投資30萬20多年後只領回500塊
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還記得鴻源,台灣金融史上最大詐欺事件,做法是用每股15萬吸金,每月利息六千,我當時在好友家人推薦下投資兩股30萬,歌舞昇平幾個月後集團倒閉,包括我在內許多人遭受損失,有些人甚至賠上畢生積蓄。
現在回看30萬似乎不算太多,別忘了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對出社會不久的我來說,30萬不是小數目,但也慶幸出社會不久,薪水不高,否則晚幾年收入增加,投資一定更多,損失一定更大。
這件事有個尾巴,鴻源倒閉後我拿到一張債權證明,大意是集團清算後會還錢,後來時間一長我就忘了,20多年後收到一紙法院通知說欠款下來了,叫我去領,連本帶利可領回500多......不是「萬」,是「元」,我把那張通知貼在牆上提醒自己投資小心,沒去領!
延伸閱讀:別再做發財夢!他45歲提早退休,16年後得出6個教訓:別花太多時間理財,反容易賠掉老本
40歲前投資失敗 給我的3個教訓
如今回想40歲前的投資失敗帶給我的好處其實大於壞處,因為首先年輕的我還賠得起,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兩個教訓,一是投資理財不是選項,二是投資理財不是賭博,這兩個教訓如何改變我40歲後的理財策略。
兵敗鴻源之前兩年我投資過股票,那是台股第一次上萬點的年代,全民皆股,我的同事經常早上露個臉就消失無踪,下午再出現滿臉春風說要請客,一打聽才知道早上跑去號子看盤。
那股風潮也影響到我這個小上班族,但我不懂炒股,經人介紹參加股友社,資金交給老師代操作(電視上「老蘇有在說,你甘有在聽」那種老師),如獲利付點手續費,我投入5萬,不出幾個月,賬面快8萬,自然加碼。
再過幾個月,指數轉頭向下,而且速度奇快,忽然有一天收不到對賬單,原來老蘇跑路了,包括我在內許多人血本無歸,在那個金融秩序不完善年代,除了怪自己貪心,也只能摸摸鼻子,繼續努力工作。
我從那件事(和後來的鴻源)學到的教訓之一是,投資理財不要聽信親朋好友推薦,他們沒有壞心,只是他們不是我,自己功課要自己做,此外,當然更不要把錢交給陌生人操作。
這件事卻沒有阻止我再次投資股票,只是方式大不同,嚴格說起來我從未買過股票,只買過股票型基金,我也從未投資過個股,因為自認不了解個別企業經營或行業趨勢。
我以前在全球龍頭石油公司工作,偶爾有人問我國際油價或能源市場走勢,我說問我不如去廟裡筊杯,我從沒買過自家公司股票,不是不信任,是因為牽涉面太廣所以不懂,不碰不懂的東西是我學到的另一個教訓。
那為何還要投資股票?因為長期整體經濟成長是可預期的,從有證券市場以來全球股市全都是大幅上漲,但不是直線,而是起伏向上,其中個股差異很大,要穩定獲利最可靠方法是長期投資,分散目標。
以上是個人對股票市場的看法,聲明一下,理財是敏感話題,各人有各人看法,我一直不愛談這些,因為容易引起爭議,但不少人想知道我提早退休如何理財,因此提出做參考,不要當成標準答案,因為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錯過台北、北京房價飆漲 卻慶幸「賣得早」
講完鴻源和股市來談談房地產,我出社會後一直住在父母家,三十出頭準備結婚,未來丈母娘暗示我成家最好有房子,我買不起老家台北市,跑到汐止買了一間總價500多萬的預售屋。
繳貸款一年多,連頭期共付出一百多萬,這時連續發生兩件事,一是林肯大郡倒塌,林肯大郡是汐止另一件預售案,碰上暴雨土石流建築倒塌,影響所及,汐止房價一夜之間大滑坡,另一件事是公司打算派我去澳洲。
兩事相加,我決定認賠止血,仲介公司幫我談條件退回約40萬,這事成就我40歲前投資理財另一樁慘案。
後來到澳洲2年,緊接中國大陸3年,前後5年回台,存款增加不少,總算買得起台北市卻不願意買,因為覺得不值。
以前不知道,在海外待一段時間才發現台北房產性價比實在太低,以一百萬美金為例,當年除了紐約,倫敦等全球一線大城外,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買豪宅,等值三千萬台幣在天龍國卻只能買環境普通,尺寸嚴重縮水的三房兩廳。
後來我二度外派北京並在那買房,退休後賣掉回台定居高雄,選擇高雄除了不想人擠人,房價是另一考量,當時高雄房價約是北京的二分之一,台北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在台北買房要貼錢,在高雄可剩錢。
北京房價過去十幾年漲得很厲害,我老丈人經常數落我房子賣太早,少賺很多,我倒慶幸賣得早,才有過去十幾年無憂無慮的精彩退休生活,錢夠用就好,除非必要,退休後用生活品質換錢不值得。
總之,我的確有從房產獲利,但原因是異地退休,不是投資,我建議退休族一定要有自住房,但不建議退休族投資房產,因為資金太大,風險太高,當包租公太花時間精力,與其養房,寧可把錢放在金融市場穩定生息,安心度日。
作者簡介_田臨斌(老黑)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 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並和另一半攜手從事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且將旅行經歷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