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新車掛牌數創18年同期新高,各大車廠滿手訂單,資金順勢簇擁汽車族群。
這波強勁需求將延續到何時?汽車類股後續展望如何?
今年以來,車市擺脫衰退,受供應鏈恢復、疫後消費動能強勁、遞延訂單出貨,以及美中車市同步復甦等利多加持,台灣汽車市況熱鬧非凡,不僅前5月累積銷售量逾19萬輛,年增率高達13%,5月新車掛牌數更達4.24萬輛,寫下18年來同期新高。
車市基本面火燙,資金也簇擁台股汽車族群,帶動類股股價皆頻創新高。國內各大車廠,今年以來漲幅顯著勝過大盤,其中韓系代理車廠三陽工業(2206)漲幅高達171.2%,日系代理車廠和泰車(2207)也有約40%漲幅。同時,進口車代理商與多家汽車零組件供應廠股價亦強勁,顯示不僅整體市況明朗樂觀,產業上下游也雨露均霑。汽車類股這波強勁需求將延續到何時?中長期成長動能如何?已成市場關注焦點。
成長動能多元 和泰後市俏
針對整體汽車產業市況,國內車廠龍頭、日本豐田汽車代理商和泰車預估,2023年全台總銷售有機會突破45萬輛,較去年成長4.7%以上。和泰車解釋,今年前5月車市強勁的原因,除了供應鏈瓶頸逐漸消解,更受惠多項老車汰舊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車廠持續導入新品與擴大販促刺激買氣。此外,今年部分進口車品牌配額相對充足,也為掛牌數量衝高增添助力。
一位長期追蹤汽車產業的法人研究員指出,目前各大車廠仍在處理去年因供應鏈缺料而積壓遞延的訂單。他表示,雖然目前供應鏈問題逐步緩解,但無論在晶片端或零組件端都尚未完全恢復,仍一定程度影響出貨暢旺度,預期「缺車的現象會一路持續到年底」。他以和泰車舉例,目前豐田燃油車款從下訂到交車仍須等待一季的時間,而油電混合車款由於仍受晶片與相關部件短缺影響,候車期則長達半年。
國票投顧分析師周宛瑩也認為,部分進口車系如豐田RAV4與BMW的純電車系,受制於總代理與原廠爭取到的配額有限,候車期達半年以上,缺車情況明顯,預期這波強勁需求將延續到2024年上半年,才能消化完畢。
車市供不應求,在個股方面,國內各大車廠首蒙其惠。法人最新報告指出,和泰車目前滿手訂單,待交車數量仍達兩萬輛,並持續積極向豐田母廠爭取更多配車額度與車款。法人認為,和泰車成長動能多元,除了導入新車款國產化,也透過外銷挹注獲利,規畫今年外銷車輛可達四萬輛。此外,在乘用車與商用車銷量同步成長下,也將帶動集團周邊事業水漲船高,推升全年獲利創歷史新高,預估每股稅後純益(EPS)達37.42元,儼然是「被疫情耽誤的千金股」。
國內市占率排名第二的車廠中華(2204),今年則迎來代理品牌英國MG的放量出貨,以及代理品牌日本三菱推出的電動車、油電混合新車款。法人指出,今年是MG的交車爆發年,目前訂單狀況優於預期,預估全年銷售達一萬兩千輛。配合既有的三菱車款與大車代工業務的穩定出貨,估計EPS達十元,將走出去年業外認列防疫險巨額虧損陰霾,轉虧為盈。
雙利多加持 裕隆蓄勢待發
而自有品牌納智捷(LUXGEN)的車廠裕隆(2201),在挺過去年防疫保單虧損後,今年將受惠雙重利多。投顧法人指出,除了規畫多年的裕隆城商場將於第三季開幕挹注租金收入,新款電動車N7也將於第四季開始出貨,目前更已累積2.5萬張網路預購訂單。
若訂單全數成功落實,將貢獻營收達250億元,預期推升今年EPS達6.66元,稅後獲利逾76.5億元,將創20年減資以來最佳獲利水準。
在攸關中長期動能的新能源布局上,各家車廠也摩拳擦掌。和泰車表示,日本豐田母廠將持續研發新能源車,預期至2025年將推出十款純電動車,和泰車也將陸續引進新能源車款,推估2025年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將從目前的25%提升至40%。此外,和泰車也透過旗下和潤電能布建電動車充電樁,搶占儲能商機,而與聯華林德合作研發的氫能電動車MIRAI,近期也將步入試營運階段。裕隆則在2020年與鴻海合資成立鴻華先進,目前電動車自主研發已展現初步成果,除了首款電動車N7將於今年出貨,第二款MODEL B跑旅電動車也將於明年接棒交車。
法人研究員提醒,台灣汽車產業是成熟市場,銷量通常不會有長期劇烈變動,儘管短期內車市將持續供不應求,但中長期成長動能仍將視新車款的吸引力,以及新能源車轉型的力道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