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82)
國內掛牌ETF已來到二三七檔,各有千秋,除了大家熟悉的市值成長型ETF外,高息型現金入袋的概念,最受國人喜愛;主題型常因趨勢暴紅;債券型近期則因利率受吹捧。
雖然投資ETF相對可省下不少心力,但投資人仍須了解自身風險承受度、投資目的與產品屬性。
高息型》高殖利率≠高報酬率 頻繁進出不如穩穩領息
從台灣的受益人數來看,國泰永續高股息(○○八七八)和元大高股息(○○五六)這兩檔高息ETF,是受益人數最多的兩檔高息ETF。
顧名思義,高息ETF是一種集合高殖利率公司的ETF,特色是能夠提供投資人較高的現金股利收入;同時,也因為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殖利率當作護城河,比起市值型ETF,高息ETF對股市價格的波動比較不敏感,在大盤不好的時候往往具有較高抗跌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高股息公司通常會持續配發股息,也代表股價及公司成長性趨穩。然而,也由於股價相對較低,對資金不多的小資族來說,價格比較親切。因此,高息ETF適合風險承受度較低的長期投資人,和偏好穩定領股息的存股族。
選股邏輯影響績效至巨
小心高內扣費用侵蝕報酬
目前市面上有超過十檔高息ETF,各有選股邏輯和配息頻率,投資人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偏好來選擇,而選股邏輯是這類高息ETF績效表現有所差異的主因。
例如今年高息ETF績效第二名、受益人數第二多的元大高股息,選股邏輯是「預測未來一年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五十檔股票」;而受益人數最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則是以「過去三年平均殖利率」來篩選標的;甚至,也有到除權息旺季才以實際殖利率調整成分股的富邦特選高股息三十(○○九○○),三者邏輯大相逕庭。
這樣的主動選股不僅攸關績效表現,也影響殖利率和內扣費用,例如富邦特選高股息因較頻繁調整成分股,就有內扣費用超過一%、比其他高息ETF的費用率高出一截的情形,長期來看,會侵蝕部分報酬,在投資時或須一併納入考量。
至於配息頻率,目前高息ETF從每季配息、半年配到年配都有,但以「最資深」的元大高股息今年宣布從年配息改成每季配息來看,整體市場似乎有提高配息頻率的趨勢。
配息頻率最大的影響,就是單筆股利超過兩萬元就要被課徵的健保補充保費。舉例來說,元大高股息從年配息改季配息後,對過去「年領」元大高股息配息超過八萬元的投資人,並無影響;而以前每年股利領到二萬至八萬元的投資人,則因股利分批領取,可省下一筆健保補充保費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