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82)
ETF在台灣誕生20年,掀起資本市場驚天動地的變化,也成為國民理財的新工具。
說它是金融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打開了之前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進入的市場大門,帶給投資人更多元與豐富的選擇,更驗證了分散與時間是投資的好朋友。
搭著電梯來到政治大學商學院的地下停車場,不顯眼的一隅,靜靜地停著一輛白色的瑪莎拉蒂,車牌號碼「○○五○」,乍看並不顯眼,畢竟,這不是傳統上大家喜愛的吉利數字。
但,對於這輛車的車主、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來說,這四個數字卻是二十年來他最重要的投資標的代碼。周冠男寓意深遠地微笑著說:「因為我長期投資○○五○,我選這個號碼來謝謝自己堅持長期投資,才能有底氣買這部車。」
金融史上的偉大發明
在股市交易的一籃子標的
這份底氣,背後代表的是金融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指數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如今不少投資人已能朗朗上口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
ETF,基本上涵蓋兩個特色,一是「指數投資」,也就是追蹤指數漲跌幅;其次,則是ETF的交易方式與股票相同,可在盤中於股市進出。早在上世紀的一九七六年,被稱為「ETF之父」的先鋒集團創辦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就推出了指數基金;而第一檔可透過證券交易所買賣的ETF,是一九九○年於加拿大上市、追蹤多倫多三十五指數的TIPS。但真正讓ETF打開知名度的,是一九九三年一月在美國上市的「SPDR標普五百ETF」。
到了二○○三年,ETF首度出現在台灣,代號「○○五○」的「寶來台灣卓越五十」基金在當年六月三十日正式掛牌,由當時的寶來投信一手催生;後因寶來於一一年併入元大金控,自一二年起,這檔基金更名為「元大台灣卓越五十」,簡稱元大台灣五十,代號不變——○○五○。
今年六月,元大台灣五十ETF成立已滿二十周年,這二十年來,ETF這項金融商品在資本市場中已掀起驚天動地的變化。
ETF有多夯?截至五月底,國內ETF掛牌檔數已達二三七檔,總管理資產規模超過二.九二兆元,總受益人數近六三五萬人,已是資本市場中龐大勢力,堪稱是國民理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