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壞商品,只有不適合自己的商品。」在投資理財世界裡,這是一句經常聽到的話。然而,對於一個全新理財工具,要能判斷它的投資屬性、投資效果是否適合自己,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檢驗。
2003年6月30日,代號0050的元大台灣五十ETF正式在台股掛牌,至今將屆20年。我們翻出20年前用於推廣ETF與0050的宣傳小冊,檢驗當年基金公司對投資人的行銷訴求,20年後是否如實兌現。
「股票、基金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這段暗示著ETF堪比「懶人投資術」的文字,20年後回頭再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驗證。
在股市崩盤的2008年,若與整體台股基金相比,0050當年表現大概位居前三分之一;在股市強彈的2009年,它的績效則能排在前二分之一。雖然均非頂尖,但證明了無論是在大跌或猛漲的行情裡,它至少都有一定的抗跌、跟漲效果。而年年繳出「甲上」成績的這個懶人投資,20年累積下來,含息累積報酬率已逾五倍。
「劃時代的理財工具改變!」這是宣傳小冊裡的另一句形容。這部分,可從20年來ETF商品蓬勃發展來看。走到今天,在台股掛牌的ETF已達237檔,不僅涵蓋多種資產類別,也導入了形形色色的特定主題與策略。20年前的敲門磚,確實敲開了一個理財新時代。
不過,新的問題也來了,不同資產、策略、產業的ETF,各自又有不同的投資效果……;本期封面故事,我們藉由ETF在台現身20年的機會,檢驗這個國民理財工具的長期表現,也在ETF發展的脈絡中,為讀者理清這些「養錢」工具在資產配置上的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