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減碳」話題成為市場資金青睞的夯題材,其中擁有森林碳匯資產的造紙股漲勢最猛,新能源業與不受減碳衝擊、獲利成長的電子股也受青睞,投資人如何掌握這波「碳錢」商機、又能兼顧風險?
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市場新顯學,加上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今年九月成立,包括被視為「碳權大戶」的造紙族群,以及碳管理平台、新能源股等「減碳」相關概念股,近來成為盤面焦點。「但整體來說,減碳議題,其實對企業是受害大於受惠。」群益台灣ESG低碳五○ETF經理人洪祥益這麼說。
他解釋,由於碳權交易的核心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高碳排行業,包括能源生產、鋼鐵、水泥、化工業等可能需要購買更多的碳配額,藉此降低成本壓力、維持獲利能力;在這當中,造紙業同樣是原物料產業,只不過因為擁有大片森林,所以會比水泥、鋼鐵業更有成為碳權大戶的優勢。
「然而,目前碳權交易大多處於想像空間的題材性,尚未有實質獲利可言……。」洪祥益提醒,短線雖然造紙股表現亮眼,但獲利不見得能跟上,若是長線穩健的投資人,建議可布局碳密度指標相對較低、能抵抗減碳侵蝕獲利的成長型電子股,或者分散投資直接受益的新能源股。
以群益台灣ESG低碳五○ETF來說,是以剔除碳密度指標(當年度企業排碳量/當年度企業營收)最高二○%的企業,再按市值挑選前五十大股票。截至五月十一日的前十大持股,依序為台積電、聯發科、聯電、鴻海、日月光、聯詠、瑞昱、創意、力積電、台達電,這些都是典型在減碳趨勢盛行下,仍保有獲利成長的一籃子股票,其他像是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元大台灣ESG永續ETF基金,也具備分散投資風險的概念。
至於在個股方面,操盤贏家陳榮華相對看好華紙、三陽與台泥,但強調整體操作「宜短不宜長」,宜等股價拉回再行布局;而同樣看好華紙、三陽的啟發投顧分析師蘇威元,則持續看好叡揚、森崴能源、中聯資源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