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生活開銷太大根本無法存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儲蓄實驗」:無痛提高存款比例有方法

生活開銷太大根本無法存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儲蓄實驗」:無痛提高存款比例有方法
圖片僅示意

2023-08-09 09:12

2020年疫情暴發,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很多人開始感覺到現金流的重要性,而如何多存錢也成為年輕人很關心的問題。存款不足,會帶來很多隱患,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期間,大家可能都有深刻的體會。很多個人和家庭突然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對於未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我們都需要有足夠的儲備來支撐。你可能會說,不是我不想存,而是根本沒錢可存!現在日常生活需要的花銷太大了。

但真的如此嗎?其實有研究證明,即使是窮人,那些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的人,也會把錢花到非必要的消費上,比如煙、酒、電視。可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存,只是你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讓你在能力範圍內存下更多的錢,就是這一講我想和你分享的內容。

 

為什麼我們存不下錢?

 

如果問你是否想為未來存足夠的錢,你的答案一定是yes。你甚至可以說出一系列具體的措施,比如減少外出吃飯的次數,不再去買當季最流行的包包等等。但這些美好的計畫似乎總是很難實現。本來說好每周最多出去吃一次,結果今天同事生日,明天下班實在太累了……又出去吃了好幾次。當下的情況總會讓我們忽略那些美好的計畫。再比如,你下定決心攢錢,兩年之內不再買包包,結果到了櫃檯前,看到今年新出的款式,想像著背上它的感覺,又忍不住掏出了手機打開支付碼。

 

其實這些現象反映的恰恰是我們之前介紹的人腦的雙系統理論。當你對將來做規劃的時候,你用的往往是理性的系統。你會更關注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多存錢,多鍛鍊,多讀書。但真正到每個實際決策的時點,我們衝動的系統1就會開始主導。它很容易被誘惑吸引,讓我們做出滿足短期利益但不利於長期利益的事情。買下那個並不需要的包包,天天出去吃飯,的確讓你當下更快樂,但這些都與你想存錢的那個長期目標背道而馳。

 

存錢妙招

 

可見,存錢不容易,因為它需要我們克服系統的影響,避免優先考慮當下感受的傾向。那如何能克服這種傾向,從而讓我們能存下錢來呢?我想從行為心理學的結論中給你提一些建議。

 

首先,發揮預設選項的作用。你也許還記得,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和你分享了「改變為什麼如此困難」。人們通常都喜歡墨守成規,不願意改變當前的狀況,這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們害怕損失。改變現狀有可能更好,也有可能更差,但因為我們對於損失的敏感度要遠遠大於對於獲得的敏感度,所以大部分人選擇墨守成規,這樣可以規避改變可能帶來的損失。了解了人的這個特點,我們就可以巧妙地運用它,幫助人們存錢。比如說每個月,工作單位都會從你的薪資中扣除繳納五險一金2的費用,這是預設選項。這一預設選項會強制你為未來做打算。

 

同樣,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原理,給自己設計一個預設選項,比如在銀行設一個存款帳戶,然後設定成每月發薪水時自動從中扣除5%放到這個帳戶裡,用於未來的應急。因為我們規避改變,所以不自覺地就會將存錢的習慣堅持下來。其實預設選項的作用不僅僅適用於存錢,還可以體現在很多其他的地方,比如有個學校想讓大家在使用印表機時節約用紙,於是他們把所有的印表機都設置為默認雙面列印─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單面列印。結果一個學期後,學校節省了700多萬張打印紙,相當於少砍了幾百棵樹!這就是預設選項的巨大魔力。

 

其次,把明天存錢設置成預設選項。如果你能把每個月的薪水拿出更多的比例放入存款帳戶,並把這個設成預設選項,當然會增加你存錢的數量。但很多人會說,這不行,現在的錢真的不夠花,不能再提高存錢的比例了。等將來掙的錢多了,再多存。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你想想,如果將來你的薪水真的漲了,你會真的提高存錢的比例嗎?大概是不會,因為到時侯你可能又有了新的藉口。那怎麼辦?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理查.塞勒教授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建議,叫「明天多存錢」。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你自己決定,是現在提高儲蓄率,還是今後漲薪水的時候再提高儲蓄率。他的假設是,大部分人對於現在就要提高儲蓄率會反感,覺得是個損失;但如果是對於將來的承諾,而且是在漲薪水之後才發生,感覺就會好很多,也會更容易答應並堅持。但是否真的如此呢?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資料:

 

塞勒和一家公司合作,在他們的職員中做了一個實驗。首先,他對所有的員工提出建議,提高每個月往養老金帳戶裡存錢的比例。具體而言,就是提高5個百分點。結果75%的員工拒絕了這個建議。對於這部分拒絕的員工,實驗人員又建議他們可以在下次漲薪的時候再提高儲蓄率,而且以後每次漲薪都提高儲蓄率,堅持4次。結果,有78%的員工都接受了這個新的建議。這個建議就是所謂的「明天多存錢」計畫。

 

這個實驗持續了3年半的時間,員工共漲薪4次,那些參與了「明天多存錢」計畫的員工的養老金存錢比例也相應調整了4次。他們的儲蓄率最終提高到13.6%。而最開始接受漲5%的那些員工,一直維持著這個現狀,3年半下來後,存儲率僅保持在8.8%。所以,現在有更多的企業在採取「明天多存錢」計畫,幫助員工多存錢。你也可以考慮給自己和家人設計這樣的計畫,每次漲薪或者有了額外的收入,自動提高存款的比例。這樣,你既不用在當下做痛苦的決定,還能從長遠角度增加存款。

 

最後,我還想給你介紹一個方法,就是借用行為心理學裡「心理帳戶」的概念。心理帳戶指的是,我們在大腦裡會對不同類型的花銷生成不同的帳戶,比如買菜帳戶、孩子教育帳戶、家庭旅遊帳戶等,然後把錢分配到這些帳戶中。

 

實驗證明,錢一旦被分配到這些不同的帳戶中,就不太容易在帳戶之間流動。比如,如果今年旅行的預算已經花完了,即使買菜的帳戶以及孩子教育的帳戶還有錢,我們也不太會去挪用。你也可以理解成專款專用。引申下來就是,我們可以把一部分錢放在一個預先生成的存款帳戶中,而且為了減少挪用的可能性,可以給這個帳戶加入一些描述,使得挪用它會讓你產生愧疚,這樣也會幫助你存錢。

 

曾經有一批研究者在印度當地的建築工人中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當這些工人每個月收到薪水時,實驗者會把其中一部分錢放進一個單獨的信封裡,然後告訴工人,這部分錢最好能存起來不花。

 

實驗者還做了一個巧妙的設計,其中一部分人收到的信封上印有他們孩子的照片,另外一部分人收到的信封就是普通的白信封,沒有特別的裝飾。結果收到上面印有孩子照片信封的那組人,更能做到不去動用存款信封裡的錢。為什麼呢?相信你肯定已經想到了。因為孩子的照片讓這些工人想到這部分錢將用於孩子,所以他們更加可能將它存下來,用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你也可以採用同樣的邏輯,將每個月的薪水自動轉到幾個不同的帳戶:日常消費、自身發展基金、孩子教育基金或者是心願基金,這樣做能幫你規避隨意將錢用到不應該用的地方。

 

ENDING.結語

 

在這節內容裡,我介紹了幾種幫助你存錢的方法。不論是預設選項法,還是「明天多存錢」、心理帳戶等方法,都是説明我們克服系統優先考慮當下感受的傾向,讓我們能做出從長期來看更好的決策。希望這些內容能夠説明你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作者簡介

朱睿

博士生導師,長江商學院行銷學教授、社會創新中心主任。在加入長江商學院之前曾在美國萊斯大學任教,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獲聘終身教授。2003年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商業管理博士學位並輔修心理學專業。主要研究領域:行為科學、商業向善和社會創新。

童璐瓊

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教授本碩博及MBA課程多年,曾在國內外行銷領域一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獲得多項教學科研獎項。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決策的邏輯

延伸閱讀

沒想過投資,只想著要存錢!最窮1天只花百元,六月靠這招「減法理財」40後月領10萬被動收入
沒想過投資,只想著要存錢!最窮1天只花百元,六月靠這招「減法理財」40後月領10萬被動收入

2023-04-13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2023-01-11

「我跟你說,單身存錢速度真的有夠快!」父母南部養老,50歲運將隻身台北:中年寂寞比沒錢還可怕
「我跟你說,單身存錢速度真的有夠快!」父母南部養老,50歲運將隻身台北:中年寂寞比沒錢還可怕

2022-12-21

大學炒短線賠光離開股市,到出社會存錢存股...30歲小夫妻年領30萬股利:工作後才懂被動收入太重要
大學炒短線賠光離開股市,到出社會存錢存股...30歲小夫妻年領30萬股利:工作後才懂被動收入太重要

2022-11-03

連月薪12萬公務員夫妻都嘆「存錢好難」!房貸、車貸...月開銷直逼9萬:小家庭理財常見3大錢坑
連月薪12萬公務員夫妻都嘆「存錢好難」!房貸、車貸...月開銷直逼9萬:小家庭理財常見3大錢坑

2022-04-23

還不會走路,就先學把零錢放存錢筒!猶太人的致富觀:「有錢人的習慣」才是留給孩子最大的遺產
還不會走路,就先學把零錢放存錢筒!猶太人的致富觀:「有錢人的習慣」才是留給孩子最大的遺產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