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人氣火熱,受益人數激增一倍,不過投資人在追逐熱潮前,也要了解個中的遊戲規則,將風險降到最低。
時值升息末期,許多人看好現階段布局債券,能把握到資本利得、債息兩頭賺的機會,也讓今年債券ETF躍升為投資界的寵兒。
債券ETF究竟有多火熱?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前四月,投信申請追加募集的ETF共十六檔,其中債券ETF強占十四檔,合計追加規模多達二八○○億元。目前國內債券ETF的AUM(資產管理規模)逾一.四五兆元,與去年底相比,成長兩成,受益人數也從不到十六萬激增至近三十六.五萬,翻了一倍有餘。
在資金規模前十大的台股ETF中,前三名為老字號的元大台灣五十(○○五○)、元大高股息(○○五六),以及因第一檔採取季配息機制而人氣不墜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八七八),其餘七檔皆為債券型ETF;其中,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七七二B)、群益十年IG金融債(○○七二四B)、國泰A級公司債(○○七六一B)、元大美債二十年(○○六七九B),這幾檔在四月底的規模均突破八百億元。
在二○二一、二二年間,國內債券ETF日均成交量均僅八億多元,但今年爆量至逾三十億元。今年四月期間,有三十多檔債券ETF除息,吸引搶搭除息列車的資金湧入,更將債券ETF推升至前所未有的交易熱度,單日成交金額數度超過四十億元。
究其本質 不保本、配息不穩
不過,投資人別被這一波熱潮沖昏頭,有意透過ETF介入債市前,務必先破解一些迷思。
首先,一般最常聽聞的說法是「投資債券既保本,又能領取固定收益,投資債券ETF也享有相同好處,適合穩健保守的投資人。」
在了解債券ETF特性前,應當先理解「債券」本質。債券是由發行者(通常為政府或企業)發起,向投資人借款來募資的借據,在不違約前提下,發行者在債券到期前,會每期支付固定利息,並在到期時一次還清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