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普發6000元,隨著大家陸續領到現金,「6000元這筆錢該怎麼花?」的討論聲便絡繹不絕。為什麼急著想花錢?你的潛意識也覺得「平白獲得的錢一定要快點花掉」?
本書作者透過多年研究及自身工作經歷替人診斷金錢模式,發現糾正錯誤「錢意識」,就是擺脫「貧窮世襲」的第一步。那麼該如何顛覆窮人思考?讓我們看下去...
不久前我舉辦了一個小班制的金錢模式講座。其中幾位參與者早已具有足以賺入大筆資金的條件和環境,可是他們的生活仍然不寬裕。他們就和以前的我一樣,無法好好發揮自身的能力與才華。
有一位跟我認識很久的友人,情況更是嚴重。他畢業於首爾大學,是活躍的部落客,同時身為韓國入學考試與學校相關的權位者。他最特別的是,只要有工作邀約進來,幾乎都一概拒絕。明明任誰看來他都是個能賺大錢的人,他卻對賺更多錢這件事興致缺缺。我實在太好奇其中的原因,所以邀請了他來參加講座。
「拒絕金錢」的心理模式
講座中會有一段觀察參與者金錢模式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他才發現自己具有無意識迴避金錢的心理模式。我跟其他人一起問了他許多問題,在努力之下他才終於作出下述回答——「與知識相比,金錢比較低等。」
「有錢的話,人就容易誤入歧途。」
「沒有透過勞動就獲取金錢是不對的。」
連他也被自己的答覆給嚇到了,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樣的想法。為了改變第一和第二項金錢模式,我們不斷進行反覆問答。因為唯有將這些觀念一一擊破,才能夠讓新的心理模式取代既有的心理模式。針對第三項心理模式的調整,我請了講座上其他參與者幫忙。在他開始新的體驗前,我必須先打破之前囚禁他的思想框架才行。我對眾人說:「請大家拿一點錢,交給這位朋友。請幫助他在這裡體驗到,其實不需要付出什麼特別的代價,也能夠獲取金錢。」
聽完這句話,其他參與者紛紛從錢包拿出5千、1萬韓元。加上我自己補貼的錢,一瞬間就有了20幾萬韓元。
當我把錢交給他時,他有些難為情:「我什麼都沒有做,怎麼可以收這些錢,這樣我壓力會很大。」他戰戰兢兢,好一陣子不敢看那筆錢,也不敢將它放進自己的口袋裡。
我對他說:「就算沒有付出勞動,也可以賺錢,這是有錢人的系統。」
他靜靜地看著大家募集起來的錢,直到把那筆錢看作是禮物後,才終於收下。我確定他把錢收下後,補充道:「你不能把這筆錢捐給別人,或是用在他人身上,你一定要用在自己身上。你可以吃想吃的東西,買想買的衣服……,總之一定要為自己而花。」
他笑了出來:「因為聽說平白獲得的錢一定要快點花掉,其實我剛剛真的打算要捐款。」然後表示自己一定會照著我的話做。
那天晚上,他傳了訊息給我說:「所長,我吃完Shake Shake的漢堡要回家了。」
他在講座中曾提到「平白獲得的錢一定要快點花掉」,你也有這種金錢模式嗎?這確實是常見的俗語之一——我從小就經常聽說,撿到的錢或是長輩給的錢都容易不見,一定要趕快花掉。但若你冷靜思考,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句刺激衝動消費的錯誤想法。
假如換作是你,在講座上平白拿到了一筆錢,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我的話,就會把它當作禮物,以感激之心迅速地收下。然而有些人卻怎麼也無法收下,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是禮物,而看成是日後要償還的債務,因此感到壓力,也阻斷了金錢的流動。認為「賺太多錢會導致墮落」的心理模式也很常見,這通常好發在兒時曾因錢而產生家庭問題,或是家庭關係曾經不和睦的人身上。
你不喜歡錢,錢就不會靠近你——這就是金錢的特徵。我並非要你把錢視為珍寶,而是希望你能基於健康的價值觀,以正確的金錢模式喜歡金錢,這麼一來,你與周遭的人才會一起變成有錢人。能量會吸引相似的人,樂觀的人會跟樂觀的人聚在一起;有錢人也會跟有錢人聚在一起。反過來說,貧窮的能量也會互相吸引,然後就會產生因壓力而逃避金錢的狀況。
美國著名作家沙提.蓋威(Shakti Gawain)在著作《活得輕鬆,活得精彩》 中提道:「金錢代表象徵與創造性的能量,金錢在我們人生中流動的方式,相似於我們生命能量流動的方式。金錢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反映了我們對待生命能量的方法。」因此,如果賦予金錢正面能量,同時也會對人生產生正面影響。讓我們找到原動力,往更好的目標前進吧!這個原動力,也將會成為我們存錢的動力。
窮人思考,如何顛覆?
在剛才提到的講座中,為了對收錢感到猶豫和壓力的友人,我們正式展開了矯正作業。為了釣出那份藏在他內心深處,抗拒金錢的心理模式,我先問了他賺錢的相關經驗。
我問:「你有曾經在未付出肉體勞動,或出乎意料的情況下收到錢嗎?」
他回答:「有一次,我回老家幫爸爸照顧他的農田,突然收到了一封簡訊。它說我用自身專業所寫的書出版了,銀行帳戶突然多了幾千萬韓元的版稅,比我想像中還多。」
「當下你的心情如何?」
「心情真的很好。」
「你那時候有什麼想法?」
「原來不用拚死拚活工作也能賺錢,很驚訝。」
「那你是喜歡錢的吧?」
「呃……對,現在看來是這樣沒錯。」
深入挖掘友人的心理後,才發現他是這樣的——本來很喜歡錢,可是卻賺不到跟以前一樣多的錢,所以在內心築了一道牆,告訴自己:「金錢是比知識劣等的東西。」如果他承認自己「沒辦法賺得跟以前一樣多」,就代表藐視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出現「物質世界比精神世界低等」的自衛性思考。
同時,我綜合診斷了他的潛在情緒、心理模式與行為模式,以及和父親間的關係,矯正了他錯誤的金錢模式。幸虧他善於自我覺察,立刻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金錢模式有什麼問題。
「再這麼下去,我的兒子也會有『認為金錢是壞東西』的心理,我的窮人金錢模式就會遺傳給他,貧窮也會被繼承。」在講座中頓悟的他,終於下定決心要擺脫父親遺留給他的窮人金錢模式。
兩天後,他傳了一封簡訊給我:「我投了一點錢進去ETF。」
作者簡介
李約瑟(이요셉)
金蔡松花(김채송화)
心理學博士,同時身兼「金錢模式教育中心」的共同負責人,每年主持超過200場以上的演講,照顧大眾身心靈健康。他們經常至韓國大企業、政府機關及大學授課,也上過各大知名節目。在20多年的諮商歷程中,發現人們總是因為「金錢」感到挫折或不安,於是歸納出了人類的「金錢模式」(Money Pattern),並持續深入研究。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有窮爸爸,你也能變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