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網路借貸這樣的投資理財陷阱,每過幾年就會重新更新一次,只是網住的是不同的韭菜而已。
如果你朋友的一筆理財款忽然收不回來了,你會怎麼辦?如果你正好也有一個類似的理財項目,發生類似的事後,你又會怎麼辦?最近兩年,互聯網金融點對點借貸爆雷已經不是新聞了,問題是萬一你碰上這種事情,你會怪自己,還是怪別人?你會笑別人是傻瓜,還是後悔沒聽別人的勸?這是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甚至親自參與其中的一段經歷,中間過程跌宕起伏,連我這個以文字為生的人一度都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它。
徵得當事人同意,將這段發生在短短四個月中的事情記錄下來,也再次給讀者們提個醒:任何要把錢從你銀行帳戶裡拿走的投資理財,除非你已經做好了全部虧掉的準備,否則都不要相信。
事情主角是A和B。他們年紀差不多,都是35~40歲,條件也都差不多,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都已經成家。有車、有房、有孩子,區別是A是女士、B是先生。兩人彼此不認識,但都是我很熟悉的朋友,相比之下,我和B認識的年頭更長一些,我們曾經是同行,關係一直不錯。而和A是前幾年因為工作才認識的,沒想到很投緣,交往也逐漸增多。
偶爾見面的時候,除了聊工作和生活,我們也會說起「賺錢」這個話題。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基本已經邁過了生活最初的積累階段,所以我們聊的基本都是「如何能讓錢幫著自己賺更多的錢」。這並不是一個很新的話題,其實就是收入和投資理財的均衡分配,我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寫過。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我的理財方式和比例其實都沒太大變化,風險高中低檔都有,投資原則之一就是:除了購買保險之外,基本不會讓投資理財款離開我的銀行帳戶。
A和B都是比較謹慎的人,這個年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雖然有點家底但也並不算太多,至少不能什麼都不幹,離徹底實現財務自由還遠著呢。我們也交流過投資這個問題,他們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所以我一直覺得後面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那年4月的時候,我跟A見了一面,結果發現她瘦了一大圈,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太好,跟平常神采飛揚的她感覺完全是兩個人。看到她的樣子,我很吃驚,問她怎麼了。她這才告訴我,她買的金融商品出了問題:應該4月到期還本付息的,只付了15%的收益,本金卻沒有回來。一問本金多少,7位數,差不多是兩口子這些年的全部積蓄!我聽了大吃一驚:「你們不是一向只買銀行的金融商品嗎?」
仔細一問才知道,因為覺得銀行金融商品4%~5%的報酬率太低,A兩口子選擇了一個朋友推薦的網路借貸項目。朋友就在這間公司工作,兩人覺得熟人可靠,另外萬一有什麼問題,人家也會提前告知。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這間公司項目保證的15%的收益並不算高,至少比那些動輒號稱百分之三四十報酬的項目看上去可靠多了。但是可靠不可靠,根本不是「你以為」就可以決定的。
A的這筆錢是前一年3月份投進去的,雙方還簽了很正式的合同,約定了報酬率和還款時間。到了第二年的3月,對方倒的確把收益匯了過來,但是本金遲遲未還,原因不明。
兩口子很著急地找到朋友和這家公司,對方承諾一個月後也就是4月歸還本金,態度誠懇,言辭也謙恭。兩口子思前想後,好像也沒別的什麼辦法,於是就同意了。好不容易熬到一個月後,本金照樣沒拿回來。這時候A才意識到對方的現金流可能出現問題了,自己過去多年的積蓄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意識到這一點的那天晚上,我忍不住哭了很久,覺得之前多年的辛苦統統都白費了。想要從頭來,又談何容易……」
我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她:「什麼從頭來,你得想辦法把這錢要回來!」
「我們要了,他們拖著不給。我們去找了好幾次,那邊各種拖,就是不給錢。」
「他們拖是肯定的,最近監管政策頻出,他們資金緊張多半跟這個有關。」我想了想,「你先把他們的公司名稱、地址還有你們簽的合同發給我看看。」
這些資訊看上去沒什麼異樣,到網上一查,公司經營貌似也正常。光看該公司官網,一片歡樂祥和,就在拖著沒給A本金的同一時間,這個公司還有新的理財項目在不斷上線,嘖嘖。再看合同,這一下我就看出了問題:本來應該是跟這個公司簽的合同,實際上成了另外一家公司,而且明明是投資理財合同,上面卻成了「招募合夥人」的「有限合夥合同」。這中間的區別就在於,如果是投資理財合同,就是正常的投資理財;如果是「有限合夥」,意味著雙方是共同經營,風險共擔。後者無論在法律責任還是風險後果上,都跟前者毫不相同。
然後問A,她更是一頭霧水。這時我才知道,他們在買這個所謂理財項目的時候,只是聽他們那個朋友的介紹,盤算了一下報酬率,然後就決定買了,根本沒有仔細看這個合同究竟是什麼情況、有哪些問題。其實,人家早就挖好了坑,就等著你自己往下跳呢……
10天之後,到了6月初,該公司果然按還款協定,分四筆歸還了A的全部投資本金。拿回所有本金的那一天,A說自己頓時有種解脫的感覺:「這幾個月壓在心裡的大石頭,終於沒有了。」我也很為A高興—年齡相差不大、生活經歷相仿的我們,其實太能夠理解辛苦打拚積累起來的全部財富全部消失又失而復得的跌宕起伏了。
緊接著的那一年7月,中國網路借貸行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爆雷浪潮」:短短一個月當中,200多家從事互聯網金融的網路借貸公司要嘛跑路,要嘛清盤,要嘛宣布無力兌付。成千上萬投資者面臨血本無歸的慘況,其中多的有上千萬,幾百萬的更是比比皆是!
而這一切,在A終於千辛萬苦收回投資款後一個月就發生了。現在再查那家公司網站,對方已經出現多筆投資項目無法兌付的狀況,眾多投資者欲哭無淚。就在我為A暗自慶幸的時候,有一天忽然接到了B的電話,他在那邊問:「刀哥,上次你說有個朋友投資款的事,後來怎麼樣了?」
我說,拿回來了。他一聽語氣頓時變了,彷彿溺水的人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能不能告訴我,是怎麼拿回來的?」
我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問:「你不是說你買的不多嗎?」
再一問,B大概從兩年前就開始參與網路借貸的投資,從將信將疑到深信不疑,從淺嘗輒止到傾囊相投,一步步地把自己所有積蓄投了進去,甚至號召親戚朋友也參與了投資……資金總額是A的兩倍不止!他有些懊惱地說:「我真是沒想到會這樣,前段時間你跟我說的時候,我還不以為然,現在後悔死了!你能不能幫我也想想辦法,看怎麼才能把這錢討回來?哪怕一部分也行啊,那……那真是我們家全部的財富了!」
B的焦急溢於言表,他甚至第二天一早就趕來見我。可是……這一次我真是無能為力了,因為他投資的那個平臺負責人已經投案自首,警方經偵已經介入,後面的走勢就不是普通人可以左右的了。那天B方寸大亂,完全沒了之前多年的淡然自若。他說自己為了投資這個項目,還賣了一套房,並且把父母養老的錢也投了進去。
大概幾天後,B發了一條朋友圈: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個年紀一貧如洗。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很多人因為它賺了錢,連我家樓下都開了不止一家這樣的理財公司。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種脫離了銀行監管和自己帳戶控制的理財項目一直沒有什麼安全感,因為除了前面說的那條原則之外,我還有另外一條原則:如果某筆投資理財真的離開了我的銀行帳戶,那麼我一定做好了它全部虧光的準備。
可是,真的要讓我把全部身家匯到另外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帳戶上去投資理財,這種事我根本不願意做,因為我根本接受不了投資本金「全部打了水漂」的最壞結局。在過去這麼多年的理財嘗試中,我經歷過不知道多少次上漲和下跌、賺錢和虧損,深知有時候理智會敗給衝動。類似網路借貸這樣的投資理財陷阱,每過幾年就會重新更新一次,只是網住的是不同的韭菜而已。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銀行資金賺錢少,甚至部分資金收益沒有跑贏CPI,但是它至少能夠保證資金安全。投資理財的時間越久,你就越會發現:「本金安全」才是投資理財領域至高無上的真理。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擁有下一次機會。而網路借貸領域的爆雷再次將「你看上了人家的收益,人家看上了你的本金」的怪現狀呈現給外界,但是怪誰呢?有些人怪主管部門,有些人怪公司,卻很少有人怪自己。
說實話,A真的是運氣好,但是很難說下次還會有這樣的運氣。B明顯失於貪婪,在一步步中越陷越深……從某種角度上說,投資市場會暴露甚至放大人性中的「賭性」,賭它不會虧、賭它不會跌、賭最後接盤的不是自己……A、B皆是如此。
作者簡介_曾鵬宇
江蘇衛視、中國教育電視台《職來職往》人氣導師,以犀利點評風格深受年輕觀眾喜愛。曾任《北京青年報》執行主編、亞馬遜中國數位內容高級經理、北京小馬奔騰影視集團新媒體公司副總經理、小馬奔騰演藝經紀公司總經理、智美體育集團新聞發言人。
本文摘自春天出版社出版 《理財小白的財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