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逆全球化」趨勢興起,基礎建設提供了經濟活動的必要服務,受景氣循環影響較小,將於高通膨、高利率、低成長的環境中展現韌性。
在影響市場波動的高利率與高通膨等主旋律下,基礎建設被認為是投資人值得關注的新商機。
首先,是歐美各國投資相關基建的金額不手軟。美國除了通過高達一.二兆美元預算的基建法案外,未來預計還須花費二.六兆美元,維護與翻新道路橋梁、電力基建等相關設施;歐洲國家也預計投資四.五兆歐元,加速自身國內的能源轉型與基建設置。
不只政府政策利多,全球升息趨勢下,基建也具有利於「抗震」的優勢。根據《彭博》去年三月至十二月統計,以美國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重挫二五.九%;涵蓋全球股票的「MSCI世界指數」則下跌十三.四%;不過基礎建設族群平均只跌九.五%,表現相較其他產業更具防禦性。
波動低、成長穩健 又抗通膨
不僅在升息時期表現抗跌,根據《彭博》資料,基礎建設標的於二○○六年、一八年最後一次升息後的一年報酬率,分別為二一.四%與二五.一%,皆優於其他類股與債券的表現。
「各國在新冠疫情後期的復甦道路上,基礎建設支出可占有重要支撐。已開發國家計畫利用基建投資來優化老化設施;而新興經濟體則是期盼快速城市化與提升生活水準,同時促進就業機會與產業活動,進而帶動經濟成長率(GDP)的乘數效應。」從事基礎建設與公用事業領域研究逾二十年,滙豐投資管理全球基礎建設投資團隊主管約瑟夫.科羅納(Giuseppe Corona)點出了基建投資,對一國內部的經濟、社會帶來的正面效益。
科羅納眼中,基建產業至少具備三大特性,利於抗波動風險與兼具成長性。他觀察,首先像是收費公路、電信塔等公用事業,因屬於剛性需求且使用者付費,較不易受景氣循環影響,波動度比一般成長股更低,加上基建業者受惠獨占地位,擁有議價權,當通膨升溫時,也能將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上,因此可視為一種抗通膨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