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閉眼買成長股」時代終結 長線換檔價值投資 A股上半年估值修復 獲利回升再等等

「閉眼買成長股」時代終結  長線換檔價值投資  A股上半年估值修復  獲利回升再等等

2023-02-08 14:28

中國解封帶動股市大漲,MSCI中國A股指數近三月來上漲二六.二%;
法人分析,陸股近期漲幅主要為估值修復,看好解封受惠股,下半年則回歸企業獲利基本面。

去年十二月中國解封,華爾街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銀等相繼上調中國股市評級,上海A股與深圳A股漲幅也近一成;雖然A股強彈,但仍有市場觀點認為「這一波漲幅是『強預期,弱基本』,對於A股漲勢動能仍有疑慮。」本刊專訪以「草根研究」聞名的聯博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林樺堂,解析A股展望。

 

林樺堂曾在二○一九年中國祭出水泥、鋁業等限產令、非洲豬瘟蔓延時,透過第一線產業田野調查擬定投資策略,看準並重押當時因限產令受惠的水泥類股,及因豬瘟疫情導致豬價上漲的豬肉類股,獲得亮眼績效。

 

上半年看解封受惠股

下半年關注企業獲利復甦

 

解析這一波中國股市上漲,林樺堂同意這是「強預期」帶動的股市回漲。他解釋,過去一年,A股經歷一波重跌,加上疫情期間企業獲利衰退,以當前企業獲利推算,一月底MSCI中國A股指數本益比約為十六倍,若以未來一年企業獲利預期推算,本益比則降為十二.五倍,仍略低於過去十年歷史均值的十三倍。

 

林樺堂分析,上半年中國股市行情偏向於估值修復,同時反映市場樂觀氣氛及獲利回溫預期。

 

至於基本面,林樺堂指出,從過去歐美,再到東亞如日本、韓國的解封經驗觀察,解封前期,經濟將面臨一段陣痛,可能引發企業停工等負面效應,但「陣痛期對於股市影響有限。」不過,林樺堂坦言,企業獲利要回到疫情前的正常軌道,仍需六到十二個月的時間發酵,預估今年第一、二季企業獲利回升動能有限。

 

林樺堂指出,中國這一波解封復甦從華北一路往南擴散,這已反映在各大城市的交通數據上。北京、上海到杭州都出現交通堵塞、車流量增加等現象,加上騰訊旗下支付寶等大數據資料顯示小額交易活動增加、旅遊區旅宿房價上漲,均顯示中國經濟活動持續復甦。

 

此外,相對於歐美經濟體解封面臨「勞動力短缺」,導致薪資、服務價格上漲加劇通膨壓力,林樺堂認為,中國復甦不至於面臨相關問題。過去歐美在疫情期間透過發錢等社會福利措施,穩定消費動能,連帶讓退休屆齡人口選擇離開職場,解封後仍偏向依賴存款而非回歸職場;但中國未採取類似作法,民眾只能透過縮減支出來應對經濟困境,因此解封後職缺重啟,不至於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民眾重回職場也將帶動消費力道復甦。

 

解析今年A股走勢,林樺堂認為,上半年將迎來「估值修復期」,其中「解封受惠股」如餐飲、旅遊、零售消費、移動等類股將率先領漲,之後輪動至權重高的藍籌股;下半年則回歸企業基本面,獲利率先「正常化」的企業、產業有望受惠,並點名看好與實體經濟相關的工業、原物料產業。

 

但如果將投資年限拉長至三到五年以上的中長期,林樺堂坦言,中國已經無法回到二○○○年以來,經濟成長率動輒八到一○%以上的高速成長期。一方面是目前中國經濟規模已達十八兆美元,高基期下,未來經濟成長曲線將趨近成熟經濟體;其次是「人口紅利衰退」,二二年中國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也將影響中國經濟動能。

 

經濟成長曲線趨緩下,林樺堂認為,投資中國股市將從「閉眼買成長股」換檔為「價值投資」,回歸企業基本面,尋找具穩健金流、獲利動能,且產品具競爭優勢的標的。

 

2003 ~ 2022 年MSCI韓國價值指數 vs 成長指數

 

政策風險始終存在

綠能、電動車相對穩妥

 

此外,經歷二一年共同富裕、科技、補教業整頓改革等經驗血洗,「政策風險」成為外商投資中國股市關注焦點。研究、投資中國股市多年的林樺堂直言:「政策風險在中國市場一直都存在。」且政策推行,「有輸家必然有贏家。」

 

以補教業整頓改革為例,當時新東方等補教產業股價崩盤,市值幾乎歸零,但禁止補習不等同升學壓力消失,學生家長轉而將補習經費投入購買教科書,連帶推升相關出版業股價。

 

盤點未來中國政策基調,林樺堂認為,習近平將持續推動「共同富裕」;其次,順應國際減碳趨勢,加上能源自主化目標,中國當局也將延續三○年碳達峰、六○年碳中和等政策目標,期間綠能、太陽能產業將持續受惠。

 

至於電動車產業,林樺堂分析,年初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中國啟動降價策略,中國本土車廠比亞迪等跟進降價搶市,整車(汽車品牌)廠獲利將大受影響;但另一方面,降價意味著滲透率提升,帶動電動車銷量大幅成長,因此推估未來電動車中上游零組件,特別是市占率高、具獨占優勢的產業,如馬達、避震器、電池等產業,有望迎來大單挹注,相關產業鏈可望受惠。

延伸閱讀
習近平「共同富裕」,中國富豪身家慘縮水…胡潤百富榜出爐,李嘉誠躍第4超越馬雲、馬化騰
習近平「共同富裕」,中國富豪身家慘縮水…胡潤百富榜出爐,李嘉誠躍第4超越馬雲、馬化騰

2022-11-09

習近平權力鬥爭完勝,「共同富裕」經濟風暴全面來襲:中國將更脆弱、更危險…
習近平權力鬥爭完勝,「共同富裕」經濟風暴全面來襲:中國將更脆弱、更危險…

2022-10-24

甩掉京東搞出三輸局面   賣蝦皮母公司持股引雪崩效應 中國的共同富裕大旗  讓騰訊「傷人害己」
甩掉京東搞出三輸局面 賣蝦皮母公司持股引雪崩效應 中國的共同富裕大旗 讓騰訊「傷人害己」

2022-01-12

振興券點燃內需、五月營收見端倪 這14檔「解封受惠股」升勢旺
振興券點燃內需、五月營收見端倪 這14檔「解封受惠股」升勢旺

2020-06-23

經濟解析/綠能將下市 台灣太陽能產業陷入黑暗期
經濟解析/綠能將下市 台灣太陽能產業陷入黑暗期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