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後,電子股帶領大盤上揚,不過從總體經濟面來看,電子股依舊面臨景氣與存貨議題。
想要降低波動的投資人,可以關注具有政策保護傘的防禦型題材。
農曆年後的第一周,台股激情表現、大漲四.五%,一甩去年以來的陰霾;周成交金額更高達一.三五兆元,市場人氣與資金再度回歸。
不過,進一步觀察,在一片樂觀氣氛中,台股仍不脫劇烈震盪走勢,尤其電子產業成交比重雖超過六成,似乎有回復榮景的跡象;但從總體經濟方面來看,雖然美國聯準會這次只有升息一碼,但並沒有進入降息,或是停止升息循環。加上第一季電子業庫存仍位居高檔,整體來說,依舊未擺脫下行風險,景氣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在這樣的氛圍下,一般投資人還是會考慮景氣因素而偏向保守,也因此,選股策略在第一季也更顯得重要。投資人若要擺脫景氣疑慮,可以尋找較不受景氣波動影響的產業,例如政策股有穩定的政策需求支撐與推動,被視為「硬需求」的防禦型股票,綠能、儲電等產業,就有這樣的特質。
德信證券分析師林信富表示,「綠能產業不像電子業,沒有庫存問題。」對廠商來說,只要取得標案,就不會受到景氣影響,在政策支持下就會有比較穩定的收入。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也認為,提高綠能是政府長期目標,不僅有規畫、有方案,還有資金,基本的趨勢就是向上走。
全球綠能浪潮興起,各國政府為了達成政策目標,紛紛補助綠能產業,刺激相關產業持續發展。
如美國政府就通過了四千三百億美元的《通膨削減法案》,其中投入約三六九○億美元對抗能源安全和全球暖化,補貼包含電動車產業、太陽能相關供應鏈、綠氫能源等在美國境內生產製造的產品。
歐盟則通過規模二千一百億歐元的「REPowerEU」計畫。目標為拉高歐盟二○三○年綠能占比達四五%,其中,二五年太陽能增一倍,達三二○百萬瓩(GW),三○年安裝容量提升至六○○百萬瓩;三○年以前,綠色氫氣國內產量及進口分別達一千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