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60歲準備靠股市退休時,他從沒想過16年後會破產...2個退休帳戶啟示:退休金規劃絕對不能漏掉1事

60歲準備靠股市退休時,他從沒想過16年後會破產...2個退休帳戶啟示:退休金規劃絕對不能漏掉1事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2023-02-03 11:35

作者為國際理財規畫師(CFP)與美國壽險規畫師(CLU)持證人。曾於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工作數年,銷售成績亮眼,於一年內售出價值100萬美金的保險商品,榮獲百萬圓桌(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會員資格。

但他任職時,卻發現公司推薦給客戶的投資方案並非最好的策略,儘管一堆所謂的專家名嘴都推崇這些說法。這些建議使他愈發不自在,開始懷疑工作的意義,最後毅然決然離開高薪職位,自立門戶,以挑戰主流投資迷思為己任,致力解決客戶和自己的投資理財規畫疑慮。

 

來看看麥可與蜜雪兒的奇特案例,他們是兩個人;但人生如出一轍,同樣在60歲退休,資金規模也完全相同。他們從股票退休帳戶提領的年度金額完全相同。理專告訴他們,根據市場歷史平均報酬率,採取保守的估計,他們會安然無事⋯⋯他們確實理應安然無事,根據「市場平均歷史報酬」來說是如此。

 

先來看看麥可。他在 2000 年 1 月 1 日退休,資金有 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千萬),每年提領 12 萬美元。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從 2000 年到 2018 年,他的平均年報酬率為 8.1%。最右邊的欄位反映出麥可每年底的帳戶餘額,其中已經算入提領金額與該年度報酬率。到了 2015 年底前,也就是退休第16年後,麥可的帳戶餘額就掉到負值。他76歲垂垂老矣時,正式宣告破產。

 

現在來看看蜜雪兒。她跟麥可一樣 2000 年 1 月 1 日退休,資金有 200萬美元,每年從帳戶中提領 12 萬美元。請注意,蜜雪兒平均每年報酬也是8.1%,絲毫不差。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但看看她最後一年的帳戶價值,跟麥可簡直天差地遠。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們一開始的資金金額一樣,每年提領的金額也相同,兩人的平均年報酬率也都超過 8%。唯一的差異就是報酬率出現的順序。請仔細看,這些報酬率完全相同,只是出現的順序不同而已。麥可第一年退休實現 9.1%損失,而這個數字卻是蜜雪兒最後一年的報酬率。麥可在圖中最後一年的報酬率是 -10.2%,而這個報酬率卻出現在蜜雪兒退休後的第一年。整個順序都這樣,報酬率都絲毫不差,只是出現的順序相反而已。

 

所以你想要當哪個人?顯然我們都想跟蜜雪兒一樣。麥可退休後第16年破產,當時他76歲;但蜜雪兒悠遊自在,還有 500多萬美元。所以蜜雪兒的作法有什麼不同?我們要如何效仿規畫財務呢?沒辦法!實情是,蜜雪兒就只是幸運。她的投資佳績的原因不是策略比較好。他們倆個都根據主流投資建議投資,採取被動、股票為主、買進持有的方法。兩人對於結果的控制都相當;但最終大相逕庭。

 

蜜雪兒報酬率出現的時間和順序恰恰是神來一筆。有非常多人退休後希望( 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期盼) 報酬率出現的時間和順序,也能讓他們受益。他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錯在理專,錯在主流投資典範。他們教你期待,要你保守期待,退休後股票投資會有平均 8% 上下的報酬率。嗯⋯⋯麥可就是因此落到這樣的下場。 10 對他來說結果不怎麼好吧?

 

如果真的要擬定完善的財務計畫,好度過退休後的生活,平均年報酬率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一點都不重要。

 

魔法數字

 

100萬美元對很多人來說是魔法數字,為了這個數字辛勤一輩子,覺得有 100萬美元就能退休。這或許是因為他們聽到所謂 4% 的安全提領率,以為「最差」每年也能提領 4 萬美元( 針對通膨調整後) ,還過得去。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最糟的情境」是否站得住腳。在標準普爾 500 最糟的15年間,簡單平均報酬率為 4.7%。這個時期中有幾年股市也大漲,很多人退休後如果看到這些報酬率,都會感到狂喜,漲幅高達 34%、 48%,甚至還包括股市有史以來最佳的報酬,實現 54% 的利得。

 

快速算一下( 還沒算入提領, 以及之前討論過的任何因子) ,到「有史以來最差的15年」結束後,會產生 158 萬美元。但如果你沒有考慮到最差的狀況,深信老掉牙的 8%( 跟多數理專一樣) ,那麼你對同期的期望值就是 320 萬美元。算入「安全的」 4萬美元提領金額,每年只增加 2.5%來反映通貨膨脹,15年後還會剩下 190 萬美元,還不錯嘛。你抱持這樣的期望進入退休後的生活,大概覺得還過得去。

 

但得意忘形之前,我們來用實際的眼光檢視這個算法。史上最糟15年過後的實際報酬率,會從4.7%跌落到 0.6%,你就會剩下 110 萬而已,比你最糟的預測還要少 47.5 萬美元,差異達 30%。

 

算入不多不少 1% 的投資顧問費、 0.4% 的基金投資費用,實際報酬率會是 -0.8%。如此15年過後,錢就剩不到 90 萬美元,也就是比最糟的期望值還要少 68.5 萬美元( 44%)。現在如果你還是提領「安全的 4%」,應該沒問題吧?資金還是足夠嗎?畢竟這是史上最糟糕的狀況,不會再更糟了吧?這樣的看法絕對有資料可以支持佐證;但實際上,到了第13年初,你就沒錢了。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如果你依照理專簡單的黃金法則,計算超級保守的提領預算,第15年的數字會很讓人難過。數字會是多少?要回去工作嗎?或退休後幾年看到情況不佳,就要大幅降低基本生活水準呢?你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嗎? 難過的是,你雖不該承擔這樣的風險,但多數理專和名嘴都心安理得地看著你冒險。因為就算這個風險沒在主流論述中討論過;但若遵循傳統投資建議,顯然就會面對這樣的風險。

 

作者簡介_史蒂芬.史派塞(Stephen Spicer)

國際理財規畫師(CFP)與美國壽險規畫師(CLU)持證人。曾於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工作數年,銷售成績亮眼,於一年內售出價值一百萬美金的保險商品,榮獲百萬圓桌(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會員資格。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黑心理專的自白

 

黃茂雄會這樣說,是因為從今年菱光改選後的七席董事名單來看,公司派枱面上即使持有十二%的股權,但這次並未列入董事名單,而在今年提名董事候選名單初期,公司派尚未察覺小黃參選的決心,錯失提名機會,進而失去參與、甚至主導菱光的經營權。

 

「菱光、東友、聯昌都是會長(黃茂雄)創辦,一直以來就是東元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但現在母公司沒有主導權,我只能用『很荒謬』來形容!」曾被稱為黃育仁師父的東元總經理連昭志這樣形容。

 

十多年前,連昭志擔任東元電子事業群的執行長,黃育仁當時則任副執行長,兩人共事數年後,二○○七年由黃育仁先後擔任兩家公司的董事長,「以前共事時,Eugene(黃育仁)十分禮貌、非常認真,都是他親自在跑客戶,出差還為了替公司省錢,住在很小的旅館,但現在已經不是我認識的那位副執行長了。」

 

「如果有心要接東元,首先就要有戰功、要有績效!」連昭志痛心地說,這幾年東元很積極在轉型,同仁在電動車、綠能早就布局,但這次小黃陣營打著改革旗號否定東元績效,「對於專業經理人是情何以堪,大家都知道東元在轉型,去年還交出EPS六年新高的成績,而菱光和東友呢?這幾年和競爭對手愈差愈遠。」

 

連昭志強調,「至少在我擔任菱光、東友董事長的時期,兩家公司股權結構單純,沒有像現在盤根錯節的交叉持股。」翻開菱光○八年財報,尚未見到東友持股,去年東友則持有菱光十七%,成單一最大股東;同樣在東友持股上,○八年尚未有菱光持股,去年菱光卻持有東友達一○%。

 

東元延長賽收購案概況

 

菱光實施庫藏股激勵員工

 

「像現在東元沒辦法進入子公司的董事會,但名義上還是在東元集團內,這樣的狀況不是很荒謬嗎?」連昭志語重心長地說,當然期待東元經過紛擾後能步入正軌,子公司若能透過收購,回歸公司治理,「我作為專業經理人,希望東元的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律師分析,收購案第一階段戰報,即將在申購截止日八月五日與十日揭曉,就算當日公開收購沒有達高標,但只要能收到五%門檻,接下來還能繼續發動公開收購直到達標,因此在東元集團加碼資本收購戰後,以目前判斷,公司派很有機會收回兩家公司主導權。

 

東元集團幕僚透露,東元急於收回子公司,主要是菱光、聯昌等都出現公司治理問題。黃育仁不甘示弱,股東會前,同陣營的光菱提出「反收購」,以每股二十元價格公開收購東友兩成股權;再以「激勵員工士氣」為由實施庫藏股。

 

東元兩陣營間主要官司

 

雙方若事後和解也無法撤告

 

面對反收購,七月二十七日,安富國際再調高至每股二十.五元反制,但收購和反收購之外,東元經營權之爭,還延伸到第二個延長賽戰場:訴訟攻防戰。

 

事實上,經營權之戰開打以來,兩陣營幾乎以「一日一訴訟」方式占盡媒體版面。先是五月十九日,菱光前監察人林久真不滿公司未經董事會,支出一億元徵求東元委託書,因此控告黃育仁涉及「特別背信罪」。黃育仁隨即反駁,此舉為不實指控,並反告違反《營業祕密法》等刑事訴訟。

 

市場人士分析,當然該案仍要待司法判決釐清,但近年多場經營權之爭的委託書亂象頻傳,這項官司背後也該討論,動用公司資源以徵求委託書,是否在根本上有違公司治理甚至侵害股東權益。

 

接著七月二日,黃育仁告發公司友軍郭冠群以鈺叡收購菱光涉及背信;十九日,聯昌又向台北地檢署申告,指控黃育仁在聯昌董事長任內,疑似簽署假合約,將超過一.五億元的款項匯往國外第三人帳戶,已涉嫌「掏空資產」,違反《證券交易法》當中的「非常規交易罪」、「特別背信罪」。

 

儘管當日黃育仁向老爸喊話,並直奔北檢回擊「這是子虛烏有的不實指控。」但由於特別背信罪屬公訴罪,即使雙方事後和解也無法撤告。

 

「官司列出來大概有半頁A4紙張,沒有人喜歡背這個官司,尤其是刑事官司。」股東會後被問及現在背的官司,黃育仁苦笑但強調,不擔心個人官司和菱光,而是擔心收購對於菱光、東友營運的影響。

 

黃茂雄重申,「公歸公,私歸私,如果公私不分,如何治理好一家上市公司?如何保障股東大眾的權益?」

 

「在這次父子相爭數月後,公司有不得不做的壓力,大家都在看東元下一步要怎麼走。」熟悉經營權的兆紳管理顧問董事長劉兆生分析,股東會臨時動議提出公開收購菱光的策略,無疑是公司對後續收購案再加碼買一份保險,顯示其收購的決心,必須讓東元集團回歸公司治理,對股東與外界才有所交代。

 

台大國企系前教授李吉仁也指出,在股東會後為了穩定公司營運,收購是必要手段來回歸公司治理;但收購後是否要將小黃趕盡殺絕,或是讓他專心回歸公司治理,則要看東元公司最後的決定。

 

收購菱光一案的結果很快就會揭曉,最後究竟由東元還是鈺叡完成收購,會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但對經營團隊或七萬多名小股東來說,東元眼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盡速回歸公司治理,全力加速轉型改革,繼續交出好績效。

延伸閱讀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2023-01-11

薪水55K勞退新制提撥6%,30年4倍退休金也才480萬!理財達人談退休準備:2原因我不勞退自提
薪水55K勞退新制提撥6%,30年4倍退休金也才480萬!理財達人談退休準備:2原因我不勞退自提

2023-01-06

老伴走後,61歲親戚想把退休金all in債券!分析師勸退給2退休建議:再活上20年不能不管通膨
老伴走後,61歲親戚想把退休金all in債券!分析師勸退給2退休建議:再活上20年不能不管通膨

2023-01-04

60歲快退休了,還適合用0050來規劃退休金嗎?雨果:想靠指數化投資賺錢有2個關鍵
60歲快退休了,還適合用0050來規劃退休金嗎?雨果:想靠指數化投資賺錢有2個關鍵

2022-10-30

退休每月要花4萬,20年後年50萬被動收入絕不夠!高通膨時代退休金規劃3重點:這樣做才能安穩老後
退休每月要花4萬,20年後年50萬被動收入絕不夠!高通膨時代退休金規劃3重點:這樣做才能安穩老後

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