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國際理財規畫師(CFP)與美國壽險規畫師(CLU)持證人。曾於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工作數年,銷售成績亮眼,於一年內售出價值100萬美金的保險商品,榮獲百萬圓桌(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會員資格。
但他任職時,卻發現公司推薦給客戶的投資方案並非最好的策略,儘管一堆所謂的專家名嘴都推崇這些說法。這些建議使他愈發不自在,開始懷疑工作的意義,最後毅然決然離開高薪職位,自立門戶,以挑戰主流投資迷思為己任,致力解決客戶和自己的投資理財規畫疑慮。
來看看麥可與蜜雪兒的奇特案例,他們是兩個人;但人生如出一轍,同樣在60歲退休,資金規模也完全相同。他們從股票退休帳戶提領的年度金額完全相同。理專告訴他們,根據市場歷史平均報酬率,採取保守的估計,他們會安然無事⋯⋯他們確實理應安然無事,根據「市場平均歷史報酬」來說是如此。
先來看看麥可。他在 2000 年 1 月 1 日退休,資金有 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千萬),每年提領 12 萬美元。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從 2000 年到 2018 年,他的平均年報酬率為 8.1%。最右邊的欄位反映出麥可每年底的帳戶餘額,其中已經算入提領金額與該年度報酬率。到了 2015 年底前,也就是退休第16年後,麥可的帳戶餘額就掉到負值。他76歲垂垂老矣時,正式宣告破產。
現在來看看蜜雪兒。她跟麥可一樣 2000 年 1 月 1 日退休,資金有 200萬美元,每年從帳戶中提領 12 萬美元。請注意,蜜雪兒平均每年報酬也是8.1%,絲毫不差。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但看看她最後一年的帳戶價值,跟麥可簡直天差地遠。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們一開始的資金金額一樣,每年提領的金額也相同,兩人的平均年報酬率也都超過 8%。唯一的差異就是報酬率出現的順序。請仔細看,這些報酬率完全相同,只是出現的順序不同而已。麥可第一年退休實現 9.1%損失,而這個數字卻是蜜雪兒最後一年的報酬率。麥可在圖中最後一年的報酬率是 -10.2%,而這個報酬率卻出現在蜜雪兒退休後的第一年。整個順序都這樣,報酬率都絲毫不差,只是出現的順序相反而已。
所以你想要當哪個人?顯然我們都想跟蜜雪兒一樣。麥可退休後第16年破產,當時他76歲;但蜜雪兒悠遊自在,還有 500多萬美元。所以蜜雪兒的作法有什麼不同?我們要如何效仿規畫財務呢?沒辦法!實情是,蜜雪兒就只是幸運。她的投資佳績的原因不是策略比較好。他們倆個都根據主流投資建議投資,採取被動、股票為主、買進持有的方法。兩人對於結果的控制都相當;但最終大相逕庭。
蜜雪兒報酬率出現的時間和順序恰恰是神來一筆。有非常多人退休後希望( 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期盼) 報酬率出現的時間和順序,也能讓他們受益。他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錯在理專,錯在主流投資典範。他們教你期待,要你保守期待,退休後股票投資會有平均 8% 上下的報酬率。嗯⋯⋯麥可就是因此落到這樣的下場。 10 對他來說結果不怎麼好吧?
如果真的要擬定完善的財務計畫,好度過退休後的生活,平均年報酬率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一點都不重要。
魔法數字
100萬美元對很多人來說是魔法數字,為了這個數字辛勤一輩子,覺得有 100萬美元就能退休。這或許是因為他們聽到所謂 4% 的安全提領率,以為「最差」每年也能提領 4 萬美元( 針對通膨調整後) ,還過得去。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最糟的情境」是否站得住腳。在標準普爾 500 最糟的15年間,簡單平均報酬率為 4.7%。這個時期中有幾年股市也大漲,很多人退休後如果看到這些報酬率,都會感到狂喜,漲幅高達 34%、 48%,甚至還包括股市有史以來最佳的報酬,實現 54% 的利得。
快速算一下( 還沒算入提領, 以及之前討論過的任何因子) ,到「有史以來最差的15年」結束後,會產生 158 萬美元。但如果你沒有考慮到最差的狀況,深信老掉牙的 8%( 跟多數理專一樣) ,那麼你對同期的期望值就是 320 萬美元。算入「安全的」 4萬美元提領金額,每年只增加 2.5%來反映通貨膨脹,15年後還會剩下 190 萬美元,還不錯嘛。你抱持這樣的期望進入退休後的生活,大概覺得還過得去。
但得意忘形之前,我們來用實際的眼光檢視這個算法。史上最糟15年過後的實際報酬率,會從4.7%跌落到 0.6%,你就會剩下 110 萬而已,比你最糟的預測還要少 47.5 萬美元,差異達 30%。
算入不多不少 1% 的投資顧問費、 0.4% 的基金投資費用,實際報酬率會是 -0.8%。如此15年過後,錢就剩不到 90 萬美元,也就是比最糟的期望值還要少 68.5 萬美元( 44%)。現在如果你還是提領「安全的 4%」,應該沒問題吧?資金還是足夠嗎?畢竟這是史上最糟糕的狀況,不會再更糟了吧?這樣的看法絕對有資料可以支持佐證;但實際上,到了第13年初,你就沒錢了。
(圖片來源:《黑心理專的自白》)
如果你依照理專簡單的黃金法則,計算超級保守的提領預算,第15年的數字會很讓人難過。數字會是多少?要回去工作嗎?或退休後幾年看到情況不佳,就要大幅降低基本生活水準呢?你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嗎? 難過的是,你雖不該承擔這樣的風險,但多數理專和名嘴都心安理得地看著你冒險。因為就算這個風險沒在主流論述中討論過;但若遵循傳統投資建議,顯然就會面對這樣的風險。
作者簡介_史蒂芬.史派塞(Stephen Spicer)
國際理財規畫師(CFP)與美國壽險規畫師(CLU)持證人。曾於美國大型金融公司工作數年,銷售成績亮眼,於一年內售出價值一百萬美金的保險商品,榮獲百萬圓桌(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會員資格。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黑心理專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