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頭行情中,高價股往往是觀察大戶動向的重要指標,在今年的空頭行情下,高價股也慘遭大幅修正,但近期卻有大戶開始回補,這是市場回溫的重要訊號。
台股加權指數在十月間跌破萬三之後緩步回升,觀察近期盤面主流,可發現與過往多由低價轉機股帶動的反彈格局略有不同,這一回,高價股表現相對突出,例如,若以十月二十五日、大盤低點時的收盤價,與十一月四日相比,短短九個交易日,緯穎(六六六九)漲幅就達三四.一%,力旺(三五二九)也有十九.八%。
一般認為,高價股轉強通常具有三層意義。首先,高價股一張「要價」動輒十幾萬、二十萬元,買盤來源以法人、大戶或中實戶的可能性居多,因此,當高價股轉強,可一定程度解讀為「最敏感的中實戶開始回到市場」,有助市場回穩。
其次,綜觀高價股的特質,除了股本較小、籌碼較輕,多半也有每股獲利較高或屬於利基型企業、享有較高本益比等特質,所以,當高價股轉強,或許也代表市場對好股票的共識逐漸凝聚。最後一層意義,則是高價股走高或有機會帶動中低價股的比價效應,若此,則台股有望逐漸展開多頭格局。
講到高價股,自然會以股價在千元以上的「千金股」最具代表意義。在年初加權指數創一八六一九點的歷史高點時,台股一度出現十四檔千金股,但到十一月四日為止,只剩四檔仍維持在千元之上,分別是信驊(五二七四)、大立光(三○○八)、旭隼(六四○九)、力旺。
千金股跌過頭 甜甜價浮現
以去年底收盤價在千元以上的千金股進行分析,當時十四檔千金股今年到十一月四日為止,平均跌幅達到四九%以上。但值得留意的是,若檢視這十四檔千金股今年前十月的累計營收表現,會發現呈現衰退的只有一檔,就是祥碩(五二六九),而其中更有十檔甚至出現二位數的營收成長,可見今年以來千金股的跌勢,並不是因為業績的衰退。
股價下跌若與基本面的關聯有限,那麼,與評價面相關的本益比空間受壓縮,恐怕就是千金股亮度趨弱的關鍵因素。以去年底的情況來看,十四檔千金股裡,本益比超過五十倍的竟然有七檔,前三高的分別是力旺、信驊、富邦媒(八四五四),本益比竟然超過九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