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宋熹昶從小家境清寒、成績也沒有很好,在非首都圈的地方念完大學後,找不到工作,他坦言人生前半段非常平庸。宋熹昶自小就渴望「成功」,在求職過程中失敗後,從夜店工讀生開始做起,4年期間咬牙存下「種子基金」1億2千萬韓元(約合台幣278萬),他把這筆錢用來投資房地產,3年後翻了27倍,7年後翻了超過200倍,現在光是持有的店家每個月租收入就超過7千萬韓元(約合台幣162萬),還經營超過15個事業體,每個月都得到龐大的營收。
他成為身價數百億韓元的資產家,不僅是房地產投資,他在許多事業上也都獲得成功,被譽為「房地產界的邁達斯之手。」從三級貧戶到百億富翁,教出25位理財暢銷書作家的韓國「致富推手」現身說法,首度公開「從零開始的錢滾錢實戰守則」!
如果想變成有錢人,就從改變想法開始做起
從小我想要賺大錢的渴望就比別人還更迫切。不過,任何地方都沒有人告訴我賺錢的方法。我無法從貧窮的爸爸身上學到,如果跟身邊的人提到這些,他們的反應就是公開談論錢是壞事,這些就像是告訴我禁止「談錢」一樣。
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我也是從小學到高中都只把考上好大學當成目標,讀大學的時候就只把找到好工作當成人生目標。
一般人的人生故事都是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結婚生子之後養小孩,配合公司的薪水精打細算地過日子,然後省吃儉用預備退休生活。我身邊所有人都是這樣,連我也覺得這就是正確答案。
不過,很幸運(?)的是,對我而言這種平順的生活沒有保障。由於我實在太窮了,無法像平凡人一樣生活。這似乎因此讓我更想早日變成有錢人。
也許對於沒有特別努力就度過平凡生活的你,不會有什麼事情讓你強烈地下定決心要擺脫平凡。然而,我認為這本書將會成為你的契機。
某天我在看電子郵件的信時,注意到了一封信。
「宋事務長您好,我是正在上您的課的學生。其實我有個很大的煩惱,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
我現在40歲,是家庭醫學科的醫生。我租了一個店面,經營個人診所。我生長於所謂的醫生世家,所以很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就是要開診所。不過最近開始後悔,不知道這樣的生活對不對。
當然光看收入,確實過得比別人更富裕。不過,我連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就算努力工作賺錢也不覺得自己能變成有錢人。如果要賺到比現在更多的錢,就意味著只能比現在投資更多時間。
但是當我向別人提到這些,他們都會覺得我是在炫耀,他們會說『那你跟我換工作啊?你要是隨便跟別人講這種話就死定了。你全家都是醫生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大家都是這種反應,使得我沒辦法放心對別人說出我的內心話。
我家講好聽一點是醫生世家,但如果不是什麼開大醫院的院長,我也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只是稱謂是『醫生』罷了。我一直以來會的只有讀書。除了讀書和工作以外,根本不知道關於錢的事情。像我這樣的人也能變成有錢人嗎?」
就像這樣,大家都會認為自己在成長過程的所見所聞就是正確答案,然後在這框架內設定目標。家裡如果有很多醫生,就會覺得兒女當醫生是正確答案;父母如果是藝人,就也會讓兒女成為星二代;運動選手的孩子往往也會選擇當運動選手,原因就是在此。子女從小時候開始自然而然地認為過著跟父母一樣的生活就是正確答案。
學校的教育也是這樣,不會教導社會是怎麼運作、讓學生自己選擇,也不會教導學生該如何自己解決問題,而是先告訴你如何順應社會。雖然看不見,但是師長都會先畫好一條指定的路,要你沿著那條路走。
導致許多人就像上面這位寄信給我的這位學生一樣,儘管擁有人人稱羨的職業,卻後悔自己太晚才明白,說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
現在應該要知道,並不是因為許多人選擇那條路就代表那是所有人的正確答案。
我簡短地寫了幾句話回覆給他:
「無論是誰,只要改變想法並且努力變成有錢人,就都能變成有錢人。透過勞力賺錢是有限的。因為投入我的勞力賺來的錢只不過是用我的時間換來的錢,而時間是有限的。
請先將目標放在每天都要得到除了勞力所得以外的金流。若以此為目標,然後持續按照我之後告訴你的方法努力不懈地實踐來創造被動收入,這樣馬上就能進入相當富裕的有錢人的道路。
能不能變成有錢人並不取決於能力高低。如果你先轉換你的思考,認為你能變成有錢人,然後按照那想法持之以恆地前進,讓這強而有力的精神成為你的後盾,就一定能享受富裕的生活。
○○○重新出發吧!我會為你加油的。」
後來這位學生按照我的建議一一學完投資,過沒多久就聽說他買到了一間店面,而我也從他口中聽到我想聽的話。
「宋事務長,我的心變得很輕鬆,連以前覺得很無聊的醫院工作也都能樂在其中!」
就像這樣,我想要透過這本書改變你既有的貧困思維和固定觀念。重點不是立刻學到賺錢的技術,要先改變成有錢人的思考模式,其次才是學習賺錢的技術並加以結合。
別忘了,若不具備有錢人的心態,不管學到再好的技術也無法變成有錢人。
如果你的夢想是財富自由
「我想達到財富自由。不管新聞上報導國際油價是漲還是跌,我都希望能毫不擔心地把油裝滿,然後開車子出去玩;就算看到各種費用或物價的新聞,我還是能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不用煩惱。而且我是一個吃貨,如果在餐廳裡看到我想吃的東西,不管多貴,我都希望能不受價格限制,隨心所欲點想吃的套餐來吃。」
如果你對這段話很有共鳴,表示你也想變成有錢人。這是我在夜店工作存「種子基金」時寫在日記裡的一段話。在我第一本書的修訂版中有提過,一開始我寫在書上時,是說「這是從某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日記中摘錄出來的一段話」。寫第一本書時,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公開自己的日記很丟臉。不過,這段寫在日記上的話卻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看到大家的反應後,讓我再次體會到「原來大家都想過這種生活」。寫日記的那個當下,我正在學習如何變成有錢人,也正辛辛苦苦地存種子基金。當時就連五百韓元的飲料,我也買不下手。
寫在日記上的願望,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只會出現在夢中。不過,現在來看,真的是非常純樸的目標。希望可以不受金錢制約,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裡玩就盡情去玩。然而,這是所有人只要努力就充分能做到的。
雖然錢也是問題,但我最想要的是不被時間限制的生活。仔細想想,不就是這樣嗎?無論你想過哪種生活都需要錢,但是在那之前也需要能享受那一切的時間。不管錢再怎麼多,如果沒有時間花錢,又有什麼用?為了能只做我想做的事,需要「時間」和「錢」,缺一不可。也就是說,真正的有錢人是指擁有時間和金錢的人。
「宋事務長認為什麼是財富自由呢?」
某天媒體採訪時,記者私下問我這個問題。
「我認為所謂達到財富自由的時候就是,就算你不工作,每個月還是會收到比你的薪水更多的錢,不會影響你基本的食衣住行和休閒娛樂的開銷。該花的錢都花了之後,時間上和物質上還是能充裕地享受休閒娛樂,不會有任何限制。」
「嗯……您說的比我想得更樸實。我一直以為有錢人就是達到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的概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我只是沒有定義達到財富自由就是有錢人了。我常說如果你的被動收入達到了工作的薪水,也就是說就算不工作也能得到付出勞力時那種程度的收入,就表示達到了財富自由的狀態,這是通往有錢人的第一步。因為從這時開始累積財富的速度才會增加。」
「如何讓累積財富的速度增加呢?」
「如果你不用親自付出勞力也不會造成支付每個月必要支出的阻礙,那麼就表示自己能運用的時間增加了。以前都是忙著為了別人工作賺錢、沒有自己的時間,但從現在開始不用再這麼做了。如果把那些多出來的時間實踐我教的『變成有錢人的方法』,錢就會急遽增加。」
「變成有錢人的方法?宋事務長教的方法是什麼?我真的很想知道。」
「先說結論,就是讓錢滾錢的方法。」
很多人都想達到財富自由,而且大家認為只要進入那階段,就能比現在更幸福,可是卻不知道如何累積財富、如何變成有錢人,所以根本沒有嘗試,只是當成一種茫然的夢想。
之後我還是會繼續提到,不過重點就是要從轉換想法開始,要相信自己能「擺脫現在的生活、走向有錢人的路」。走向有錢人的第一階段就是財富自由,為了達到這階段,首先要改變既有的想法,然後要創造被動收入,建構自己不付出勞力、每個月也能獲取收入的體系。當你的被動收入夠多,也就是每個月的收入比上班薪水更多的那個瞬間,就達到財富自由的階段。
對了,在這裡還要再說明一件事。本書中提到的「有錢人」不是指全球前幾名的富豪,那種擁有天文數字的財富或是掌控大企業集團的人。大富豪是天生的,但相較之下有一點點錢的人是只要憑靠努力就充分能做到的。這裡提到的有錢人是任何人都能變成的有一點點錢的人,也就是就算「不親自付出勞力」,每個月的被動收入也能達到上班族年薪的有錢人。到達這種程度時,就算盡情花錢、享受生活也不會有後顧之憂,所以大可放心。如果賺得錢比這些更多,就會開始不放心,因此希望你至少能達到這種程度。只要升上這階段,在這之後要累積更多的財富就相對輕鬆許多。
無論何事,如果覺得很難就會很難,如果覺得很簡單就會變得簡單。回顧我從一無所有到實際上變成有錢人的經歷,還有許多平凡人變成有錢人的經驗,我發現能不能變成有錢人左右於「想法」和「意志」而非自己的「能力」。因此,請牢牢記住,你現在之所以在這個位置上,不是因為你的能力差,而是因為你覺得成功很難,提早害怕而放棄,或是根本沒有嘗試過。
作者簡介_宋熹昶
目前在韓國入口網站經營的社團「幸福理財」擁有大約38萬名會員,Youtube頻道「幸財TV」達到33萬人訂閱。他在影片中免費公開變成有錢人的方法,直到現在栽培出許多有錢人,被稱為「有錢人的導師」、「有錢人的老師」。其中有多達二十五位學生都成為暢銷書作者。
作者在求職過程中失敗後,從夜店工讀生開始做起,但他存到「種子基金」時也學完如何變成有錢人,光是現在持有的店家每個月租收入就超過七千萬韓元,還經營超過十五個事業體,每個月都得到龐大的營收。他成為身價數百億韓元的資產家,不僅是房地產投資,他在許多事業上也都獲得成功,被譽為「房地產界的邁達斯之手。」
本文摘自財經傳訊《3年賺千萬的技術:有錢人教你「通往財富自由的關鍵原理與實踐方法」,高效累積被動收入,翻轉薪貧人生!》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