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破產給他帶來的最佳意外禮物就是消除了他「對人的恐懼」,也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一旦你跌到谷底,一無所有,你就不再關心其他人的想法。我舉個例子。
父親向來喜歡車子,破產之前買了一輛很美的「捷豹」。他現在會告訴你,他之所以買那輛車是為了讓人刮目相看。他希望別人認為他是成功的大人物。快轉到今天,我爸仍然愛車。但現在買車(當然是用現金),他不在意有沒有人注意到,或因此看重他。他對人的恐懼已經消失。他為自己買車,因為他喜歡車,而且買得起。現在他花錢是為了他自己。
對人的恐懼是因為想打入小圈圈,想跟上流行或讓人欽佩的病態想法。對人的恐懼會讓你說出這樣的話:
「我要買一輛無法負擔的豪車,別人才會覺得我很成功。」
「如果她用那種嬰兒車,我就非買不可。」
「如果我揹那個皮包,人們會認為我很成功。」
「如果他今年要買房子,我也應該買。」
「他們每年都去迪士尼,我們也該去。」
「如果我有那麼大的戒指,其他人就會對我刮目相看。」
對人的恐懼是根據他人的想法或行為,為你的生活做出選擇,這是永無止境的消費循環。我們誤以為擁有好東西,就能得到認可和接納,但「流行」和時尚不斷變化。新車上市,家飾的趨勢改變了,時尚的東西會過時。總是有新的手機、新的手錶、更漂亮的行李箱、更有異國情調的假期,以及密度更高的床單。你永遠無法越過得到認可的終點線,因為終點線不斷移動。想到就累!
這種生活到頭來會被掏空,因為你想在人們和物質中尋找價值和身分,但他們給不了。享譽國際的牧師暨作家亨利‧盧雲(Henri Nouwen)說:
只要我不斷到處問:「你愛我嗎?你真的愛我嗎?」我就把所有的權力交給世界,讓自己窒礙難行,因為世上充滿「如果」。世界說:「是的,我愛你,如果你長得好看、聰明、有錢。我愛你,如果你有良好的教育、良好工作、豐富的人脈。我愛你,如果你的產能很大、賣得很多、買得很多。」……這個世界的愛是有條件的,而且永遠不會變。只要繼續在這個愛是有條件的世界尋找真我,我就會一直「受制於」這個世界——試了又失敗,一試再試。這個世界會助長癮頭,因為它的愛不能滿足我內心深處的渴望。
無休止的「如果」和不斷追尋他人的認可是行不通的。你終究會筋疲力盡,感到茫然,過著不屬於你的人生。最瘋狂的是,你所追逐的東西甚至從一開始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