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高利率的衝擊即將浮現,投資宜以債券為優先
下個月就是美國的期中選舉,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稅改、通膨、能源等各種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成為民主黨與共和黨攻防的重點。其中,通膨絕對是民主黨最無可迴避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將在在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騎虎難下
二〇〇七年金融海嘯,使得聯準會於二〇〇九年啟動非常規貨幣政策,自此,資金更加易放難收。二〇二〇年在疫情衝擊、經濟迅速進入衰退的情況下,聯準會實施了無限量購債計畫,才短短三個月就使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擴增一倍。
然而,貨幣政策雖然解決了需求疲軟,卻無法處理供給不足的問題。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斷鏈,至今仍未完全緩解。在需求回升、供給不及的情況下,今年美國CPI一度創下「九.一%」這個驚人數字。
對於聯準會來說,過去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都是在通膨可控的情況下才能順利運作。如今,即使今年已經連續三次升息三碼,通膨仍居高不下(見圖一)。聯準會已退無可退,甚至做出了「寧可衰退也不能維持高通膨」的鷹派宣示。
通膨衝擊浮現,消費信心跌至谷底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後會發現,本輪通膨其實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只不過,直到今年第二季為止,舉凡失業率、薪資成長、企業獲利成長尚未明顯惡化。但根據歷史經驗,長時間的通膨,遲早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問題就在於,何時,以及負面影響有多大。
從時間點來說,恐怕不遠了。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可以看出,人們的購買意願明顯下滑,而且一度創下歷史新低(見圖二)。
至於負面影響會到多深?目前市場仍認為,軟著陸、或者稍微嚴重一些的軟著陸是較為可能發生的結果。當然,我們無法排除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只是這個衰退的程度會多大,大家都還在停看聽。
經濟下行壓力大,債券可攻可守防禦力強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投資人就該樂觀的相信最壞的情況已過,認為聯準會會很快重新降息、股市會迅速重返多頭。消費者信心意味著的是需求端,至於供給端,也就是ISM製造業指數,同樣也在下降。雖然目前距離「五十」的榮枯分界點還有距離,但從這個下跌趨勢看來,最壞的情況可能還沒到來。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此時仍應該採取分散且重視防禦性的投資方式。
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來到三.五%-四%間,兩年期公債殖利率更是突破四%。以風險溢酬來看,債券是不錯的選擇,短天期債券適合保守投資人,長天期債券適合未來想賺取資本利得的人(見圖三)。同時,利率居高不下,股市表現勢必較為冷淡,投資人宜以長期眼光看待,做短則需小心為上。
延伸閱讀:
★持股成為非常「綠」師,投資人還能做什麼?
★投資就像踩鋼索,平衡力是關鍵!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