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市場的反轉超乎大家想像,全球海運的「高光時刻」恐怕已經結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連續第14周下跌。根據財新網報導,扣除低硫燃油附加費,中國到東南亞越南、泰國等地的實際運價7月起就已經是「負值」了。
台股早盤大跌逾250點,失守萬四關卡,摜破7月12日國安基金宣布進場以來低點13928.66點,創21個月來新低。航運類股表現疲軟,指數下跌4%,長榮海運(2603)下跌9.5元,來到148.50元、萬海下跌3.1元,暫收71.8元、陽明海運(2909)下跌4.2元,暫收63.20元。
根據《財訊》報導,通膨加劇、經濟衰退疑慮升高,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已經連跌十三週,對於貨櫃航運市場的後市,恐怕無法樂觀。
「市場的反轉超乎大家想像,經濟指標都是負面居多。」貨櫃3雄之一的陽明,9月7日的法說會開場,就直接給了投資市場一記重拳。
《財訊》報導指出,而長榮減資六成後的新股換發也即將在9月19日重新上市交易,股價表現市場嚴陣以待,因為在此之前,作為貨櫃市場指標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從今年六月開始連跌13週,跌勢似乎尚未見到盡頭。
根據《財訊》報導,今年6月之前,每週公布的SCFI時漲時跌;當時,許多分析報告都解讀,第2季本就不是貨櫃航運業的旺季,等到美國碼頭工人的換約談判、第3季旺季來臨,將成為運價重新向上的動力。投資人雖然對後市存疑,但從貨櫃3雄的股價表現來看,投資市場對這樣的說法是埋單的。
塞港漸緩解 面臨供過於求
但第2季過了,根據《財訊》報導,第3季的旺季效益不僅沒來,美國碼頭工人也因為沒了籌碼暫緩談判,現在竟連塞港的狀況也在逐漸緩解。SCFI從6月10日的4233.31點,來到9月9日的2562.12點,短短13週,運價大跌近4成;歐洲線每箱(20呎櫃)由5843美元跌至3877美元,也出現超過3成的跌幅;而美西線則從7630美元跌至3484美元,重挫逾5成。
根據《財訊》報導,運價一夕之間風雲變色,主因是「需求」出乎意料地大幅下滑,讓貨櫃市場原本供不應求的狀況瞬間反轉。3大海運研究機構Drewry、Alphaliner、Clarksons年初都預估,今年貨櫃航運市場還是供不應求的機會居多,但通膨、升息、經濟衰退等議題年中開始發酵,壓抑消費需求,三大機構也都改變了預期,認為今年就會出現供過於求。「歐美市場需求真的不好,我們輸往美國的貨櫃量比去年同期少了兩成左右,歐洲線也是一樣的減幅。」一位貨攬業高層表示。
再者,《財訊》分析,從分區來看,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去年底就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壓抑民眾消費欲望。今年6月美國零售業庫存金額已經來到722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零售業存貨銷售比也在今年2月後攀升,減緩貨櫃運送需求,這是過去市場上並未預期到的結果。
根據《財訊》報導,歐洲今年也意外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價格迭創新高,歐洲央行又跟進美國升息的步調,導致經濟衰退疑慮加深,民眾購買力下降,貨櫃運送需求同步減緩。
第三,拉貨動能少了,也讓原先堆積在港口的貨物消化速度加快。根據貨攬業高層說法,美國紐約港的最新塞港狀況只剩下4天,巴爾的摩港只剩下6到7天,薩瓦納港約莫為16天,「美東線現在還是稍微塞一點,但美西線已經完全不塞港了,歐洲線除了有碼頭工人罷工的德國和英國外,其他也都沒有塞港跡象。」
第四,過去投資市場認為「長約」的高價換約,起碼應是航商獲利的保護傘,這個美好想像,也在陽明的法說會上被打破。陽明業務長張紹豐指出,如今長約價確實有壓力,考慮到和客戶的長久合作,合約如出現違約,雖有違約金條款,「但通常不會執行,只會視狀況修改和調整」。
長約有壓力 違約金很難收
《財訊》報導指出,不僅如此,國際海事組織(IMO)明年即將上路的環保法規,原先市場預測將讓航商啟動拆船、降速減排等措施,也能減少市場供給;不過,如今外界才發現,環保法規的影響力在上路首年,恐怕是宣示性居多。國際航商馬士基日前指出,此政策的影響會落在2024年;陽明法說會中也提到,明年因尚未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影響不大,但航商多少也會因應法規做出必要的調整。
綜合來看,當過去造就貨櫃航運市場榮景的缺船、缺櫃、塞港現象正一一消解,原先在市場沸騰時期被視為航運股價下檔支撐的長約、環保法規等利多,現在也被一一戳破,五大利多變利空,貨櫃市場的風險似乎將會愈來愈險峻。
因此,《財訊》分析,如今貨櫃航運的供需、長短約報價,都十分不利貨櫃航商,未來恐怕得看經濟數據、俄烏戰爭、供需三大面向,判斷運價是否有止跌回升的可能。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七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再度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與2.9%。美國、歐洲的經濟成長率今年也只剩下2.5%左右,明年再分別下降為1.4%、1.2%。全球經濟如果未見起色,就會讓全球消費力道持續出現疑慮。
經濟、俄烏 左右運價走勢
再者,俄烏戰爭不只加深歐元區的通膨,更成為原物料、能源價格今年迭創新高、帶起全球通膨加劇的關鍵。宏遠投顧出具的報告指出,只有俄烏戰爭結束,通膨壓力解除,才會是再度介入貨櫃航運的利多之一。
最後則看航商如何調整「供給」自救。據貨攬業高層表示,受到中國即將開始的十一長假,有航商已經開始「抽船」;另外也傳出有非三大聯盟的航商,因為在市況過熱時,租了許多船舶搶進美西線市場,隨著運價下行,很有可能賠本退租,對於減少供給、止住運價跌勢,也會慢慢出現效果。…(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8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