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常被解讀為穩賺不賠的投資保證,但理財達人提醒,若選錯標的、扣款幣別,或出場時恰逢景氣衰退等,投資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過去一年全市場定期定額平均月扣款金額57億元、人數約53.5萬人,分別年增3%、4.8%。
談及「定期定額」投資,或許不少國人腦中浮現的是「低點加碼攤平投資成本」、「打造投資的微笑曲線」,以及「投資小白的懶人投資術」等常見宣傳說法。在知名理財達人夏韻芬與羅際夫眼中,當前市場高度波動、全球經濟前景不甚明朗之際,著眼「中長線布局」的定期定額投資,確實不失為小資族理財的合適選擇。但兩位達人也提醒,在畫出自己的「投資微笑曲線」前,務必認識定期定額投資的3大「盲區」。
不同景氣循環時點
部分產業績效落差極大
盲點一:緊跟潮流就對了?錯!許多熱門產業基金僅適合「波段操作」。
國內知名理財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指出,定期定額作為長期投資的操作方法,不見得適用所有標的,建議投資人選擇標的時,除了國人相對熟悉的台股基金,挑選條件還應納入「基本面長期趨勢向上」,且可分散投資標的,「如全球股票型基金,或規模較大的市場如美國等。」
夏韻芬提醒,近幾年國內推出多檔「主題型」基金及ETF,如綠能、太陽能、半導體、電動車等特定產業型的基金,但這類基金深受市況影響,波動較大,比較適合波段操作。
《跟著姊夫來理財》節目主持人、基金理財達人羅際夫則建議,新手,也就是所謂的理財小白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應優先挑選「全球股票型基金」,因為相關基金的經理人可因應景氣循環轉換投資區域。
羅際夫並點名兩大地雷區,首先是「特定產業型基金」,如能源、天然資源等。他觀察,雖然國內能源基金今年以來績效表現落在20%至50%,是今年基金市場最大贏家,但這些產業的景氣循環週期長,不同景氣循環時點績效落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