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2022-09-14 10:31

上一代台灣人在矽谷能有一片天,移民數量與社群資訊是關鍵因素。

如今矽谷台灣人出現明顯斷層,這個現象令人憂心,卻非一時半刻就能扭轉。

日前在矽谷參加私人聚會,主人是一對華人夫妻,有大企業工作經歷與創業出場經驗,最近在募集一個創投基金,約了二、三十位朋友交流。雖因主人背景的關係,來賓九成都是在灣區的中國人,但最讓我感嘆的是,這群四十歲以下甚至三十歲不到的基金股東,不是創業出場過,就是正在經營自己的基金,或者在企業工作但兼職創業或當天使投資人,也有幾位在矽谷頂級創投工作中。

 

我相信這樣的台灣人在太平洋兩岸不是不存在,但以投資美國新創、參與矽谷生態系的數量來說,台灣中生代人數真的太少,或太偏向某些產業與職業。這是一個危機,量變才能引起質變,上一代台灣人在矽谷能夠在半導體產業與創投業有一片天,移民數量跟社群資訊是很關鍵的因素。

 

但因時空背景、產業發展,許多台灣中生代精英在亞洲發展,即使有留學經驗,許多也都去了中國再回到台灣。也因為台灣的生活品質與成本相對划算,或因有家業要接,或者已經進入企業內的主管培養梯次,又或是為了孩子與父母,在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之後,除非是獲得企業的工作機會,否則幾乎不可能舉家離開台灣。

 

所幸分紅費用化及美國科技公司高速成長等因素,讓許多二○一○年之後來美國留學的台灣人留下來,或者直接從台灣過來找工作,但目前灣區台灣人的斷層現象真的很明顯,工程師相較於上下兩代顯得人數不多,做投資或創業的更是鳳毛麟角。

 

生長在台北的我,即使因為創業與投資工作,拜訪許多國家,但直到我想通自己其實一直活在舒適圈,才決心到美國一闖。相較於生長於彰化鄉間、以台語為母語的我父親,成年後在台北的學術圈工作,生活環境與社交圈的巨大差異,根本已如同島內移民一般,但我直到年過四十才想通這件事。

 

除了改變心態,新創落地美國,最重要的就是執行長必須常駐,不能找人派駐,因為每一位客戶與投資人,都會希望與你直接互動並做出決定。市場動態與客戶需要,也因為你在現場,才能親身感受、加速決策。

 

你若要進軍美國,唯有把事業與家庭都帶來美國,客戶、同事、投資人,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沒有決心、沒有行動的創業者,在美國市場就不會有機會成功。

(本專欄由鄭博仁、詹益鑑、許毓仁、林家振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天使投資為何該組團進行
天使投資為何該組團進行

2022-08-17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2022-07-20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新創落地美國的關鍵

2022-06-22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2022-05-25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2022-04-27